通过CAP质量追踪活动评价急诊实验周转时间
宋昊岚1, 陈敏2, 周君1, 李萍1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四川 成都 610041
2.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2002级学生,四川 成都 610041

作者简介:宋昊岚,女,1972年生,学士,讲师,主要从事临床化学质量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李 萍,联系电话:028-85423507。

摘要
目的

通过参加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 质量追踪(Q-TRACKS)活动,进行质量改进指标的“室间质评”,为实验室质量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从Q-TRACKS组织者提供的质量指标中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指标即急诊实验周转时间(TAT)阈外值,按规定方法进行质量指标监测,并按时将监测结果提交给组织者。

结果

从组织者回报结果中获得Q-TRACKS内部及外部评价报告,2007年第二、三、四季度Q-TRACKS内部报告:目前急诊TAT阈外值呈降低趋势,但不同工作日、不同工作时段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有明显差异;外部报告:与所有参与实验室、自定义组及性能相似组比较,本实验室急诊TAT阈外值基本处于中位数内。

结论

不同工作时段、不同工作日急诊TAT阈外值可因仪器状态、标本量、工作人员状态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根据其他实验室急诊TAT阈外值及考虑到本实验室具体情况,急诊TAT阈外值有进一步缩短的空间。

关键词: 质量管理; 质量追踪; 急诊实验周转时间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9-0692-04
Abstract
Keyword:

质量追踪(Q-TRACKS)即质量监控和质量跟踪, 是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 CAP)组织实施的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工具之一。通过这种质量管理工具, 实验室可与参加本项目的其他同等水平实验室进行比较, 帮助实验室确定合理的质量目标, 为实验室持续性质量改进(continue quality improvement, CQI)获得客观的外部信息与评价资料[1, 2]

Q-TRACKS组织者提供实验室服务对象最关心、并能客观反映实验室质量的指标, 如急诊实验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 TAT)阈外值、血培养污染率、紧急值报告率等。各参加实验室则根据本实验室情况及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质量指标, 按其规定实施指标监控, 并在规定时间提交相关信息与数据。Q-TRACKS组织者则通过收集多个参与者的信息, 将不同实验室按实验室特征分组进行比较评价。为实验室发放Q-TRACKS评价报告, 可理解为实验室质量指标的“ 室间质评” 。各实验室可通过与国际同行进行质量比较, 评价本实验室服务质量水平, 从而不断提高实验室服务质量。

材料和方法
一、选择质量指标

根据本实验室情况及质量要求, 选择质量工具(QT8)急诊TAT阈外值[3]

二、填写并提交实验室Q-TRACKS调查表

为组织者提供实验室所在医院的特征性质, 如所在医院类型、实验室类型、实验室服务类型、实验复杂程度、患者来源情况等信息, 便于组织者合理、正确分组及评价。

三、收集并提交监测数据

根据组织者提供的方法, 在规定日期内监测急诊TAT阈外值, 并计算急诊TAT阈外值, 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相关监测数据及信息。

四、获得内、外部报告

Q-TRACKS组织者根据各实验室提供的数据, 进行横向及纵向比较, 为各实验室提供内部及外部报告。其中内部报告包括急诊TAT阈外值百分率、不同时间段急诊TAT阈外值百分率、不同工作日急诊TAT阈外值百分率; 急诊TAT阈外值外部报告则为与不同组别进行比较的客观数据, 从而帮助实验室评价其服务质量, 分析急诊TAT阈外值设定是否恰当、急诊TAT阈外值延长原因等。

结 果

本实验室从2007年4月参加Q-TRACKS至今, 完成2007年第二、三、四3个季度的Q-TRACKS指标监测, 并收到相应的内、外部报告。

一、内部报告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

连续监测2007年第二、三、四季度, 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逐渐下降(分别为5.34%、4.11%、3.11%), 本室急诊TAT阈外值为60 min。

二、内部报告1 d内不同工作时段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

1 d内不同工作时段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白班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最高, 在所有超出TAT阈外值的标本中占50%以上, 见图1。不同工作时段急诊TAT阈外值与急诊标本量的关系见表1

图1 1 d内不同工作时段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

表1 1 d内不同时段标本量及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
三、内部报告1周内不同工作日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

1周内不同工作日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有一定差异, 其中周二、周四在所有超出阈外值的标本中所占比例较高, 见图2。不同工作日急诊TAT阈外值与急诊标本量的关系见表2

图2 1周内不同工作日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

表2 1周内不同工作日标本量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
四、外部报告本实验室数据参与不同组别比较

2007年第二季度外部报告见图3, 各条形图表示本组别10%~90%百分率, 其中粗竖线代表中位数。与不同组别比较详细情况见表3

图3 2007年第二季度外部报告不同组别比较图

表3 本实验室数据与不同组别比较
讨 论

根据2007年QT8年度总结报告所提供的信息, 目前全世界共有87个实验室参加QT8, 包括5个国家, 其中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其中63.6%为政府医院实验室, 55.8%实验室位于城市, 47.9%为教学医院实验室。可见参加此项目, 根据相关背景进行适当分组比较实验室间急诊TAT阈外值监测情况是可行的。

本实验室连续3个季度的监测中, 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逐渐下降, 提示本实验室质量持续性改进颇有成效。

不同工作时段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白班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最高, 在所有超出阈外值比例中占50%以上。由表1可见, 白班与中班标本量接近, 夜班标本量最少, 但超出阈外值百分率中班比白班显著减少, 因此急诊标本超出阈外值不仅仅与工作量有关。白班工作时段需要进行室内质控, 仪器维护等工作, 会占用标本处理及检测时间, 如遇质控结果不佳, 则会进一步延长急诊TAT, 这可能是中班比白班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显著减少的原因之一。不同工作日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有一定差异, 其中周二、周四在所有超出阈外值中所占比例较高。由表2可见, 各工作日标本量除周六、周日较少(约12%)外, 其余均为15%左右, 可见标本量与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无直接关系。在2007年度QT8年度报告中, 对所有实验室进行分析, 也可发现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周二及周四所占比例较高, 可见这种现象不仅仅是本实验室存在。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不同工作日工作人员疲劳程度与心理状态有关, 但目前尚未查到相关报道及研究。参加QT8的实验室, 对于急诊标本急诊TAT阈外值定义时间并不相同, 其中57%为45 min以内, 42%为46至60 min之间, 本实验室于2007年定义急诊标本TAT阈外值为60 min, 在所有参加实验室内属较长急诊TAT阈外值。考虑到2007年本实验室Q-TRACKS外部评价报告成绩较好, 且2008年新进了急诊生化分析仪, 优化了工作流程, 大部分急诊标本能在45 min完成, 2008年1、2、3月所有急诊标本平均急诊TAT阈外值分别为38、32和34 min, 因此本实验室急诊TAT阈外值时间可尝试由原来的60 min缩短为45 min, 从而为急诊患者与临床医生提供更好、更快的服务。

根据3个季度的报告结果可见, 1 d内不同时段, 1周内的不同工作日的急诊TAT阈外值超出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可能原因包括工作流程不科学、仪器使用频繁、人员相对短缺等。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调整仪器维护时间和质控时间、增加仪器、按规程进行仪器维护等, 目前这些措施已开始实施。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Steindel SJ, Novis DA. Using outlier events to morning test turnaround time [ J ] . Arch Pathol Lab Med, 1999, 123(7): 607-614. [本文引用:1]
[2] 李萍, 黄亨建, 刘小娟, . 常规生化检验的报告时间分析[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 26(6): 387-389. [本文引用:1]
[3] 宋昊岚, 胥劲, 周君, . 质量改进方案在临床
实验室的实施[J]. 检验医学, 2006, 21(4): 429-43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