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腺苷脱氨酶的变化
姜宇海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 无锡 214002

作者简介:姜宇海,男, 1975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检验工作。

摘要
关键词: 前白蛋白; 胆碱酯酶; 腺苷脱氨酶; 肝硬化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9-0634-02

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和多种酶合成的主要场所。肝硬化时引起多种蛋白质浓度和酶类活性的变化。我检测85例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含量、胆碱酯酶(ChE)和腺苷脱氨酶(ADA)活性, 并按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 以评价PA、ChE和ADA在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肝硬化组85例, 均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 肝硬化的诊断以临床症状结合血清病毒学标志及计算机体层扫描(CT)、B超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部分患者经肝活检确诊。其中男59例, 女26例, 年龄35~72岁。按Child-Pugh分级[1], A级39例、B级30例、C级16例。正常对照组70名, 均为无器官性疾病的健康体检者, 男42名, 女28名, 年龄30~58岁。

2. 仪器和试剂

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hE试剂由英国Randox公司提供, 批号0807602; PA试剂由芬兰Orion诊断公司提供, 批号3365202; ADA试剂由上海蓝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R605ABA。

3. 方法

PA测定用透射比浊法; ChE、ADA测定用连续监测法。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用 x̅± s表示, 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二、结果

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PA、ChE、ADA比较以及A、B、C 3级肝硬化患者PA、ChE和ADA比较见表1

表1 正常对照组与肝硬化组PA含量和ChE、ADA活性比较( x̅± s)
三、讨论

血清PA是一种稳定的四聚体, 因其在电泳中速度比白蛋白快而得名, 由肝细胞合成, 其半衰期仅1.9 d, 当肝细胞受损时, PA在肝内合成减少, 血中的PA浓度也相应降低, 并迅速在外周血中反映出来, 故可作为肝脏合成功能变化的敏感指标。血清中的ChE有2种, 来源于神经细胞、新生红细胞的乙酰胆碱酯酶和来源于肝细胞的拟胆碱酯酶, 以拟胆碱酯酶为主, 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甚微。临床实验室用生化分析仪以丁酰硫代胆碱法测定的血清ChE仅是拟胆碱酯酶, 一般称血清ChE, 其全部来源于肝脏。当肝细胞受损害时ChE合成减少, 血清 ChE活性降低。本研究显示, 肝硬化组血清PA含量和ChE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按Child-Pugh分级, 随着病情的加重, 血清PA含量和ChE活性依次降低, 并且各级间均有差异(P< 0.01)。在肝硬化患者病程进展中, PA含量或ChE活性大幅上升者预后较好, 不升或继续下降者预后较差, 并且PA含量或ChE活性越低, 患者死亡率越高, 说明这2项指标可较好的反映肝硬化的病变程度。

ADA是嘌呤代谢中的重要酶之一, 在核苷代谢中起脱氨基作用, 催化腺苷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据报道ADA活性在肝硬化时明显增高[2]。本研究显示, 肝硬化组ADA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按Child-Pugh分级, 随着病情的加重, 血清ADA活性依次升高, 并且各组间均有差异(P< 0.01)。由于肝硬化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不明显, 因此ADA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及病情监测较好的酶学指标。

本研究结果表明, PA与ChE随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减低, ADA随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 血清PA含量和ChE、ADA活性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张秀明, 李健斋, 魏明竟, . 现代临床生化检验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1154. [本文引用:1]
[2] 吴嘉庚, 张立煌. 肝硬化患者中医“证”的实质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 19(5): 279-28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