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傅松维,女,1967年生,本科,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了解我院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 895例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结果分离出需氧菌、厌氧菌与L型细菌共94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3.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1%)、弗氏柠檬酸杆菌(9.6%)、肠球菌属(9.3%)、白色假丝酵母菌(6.2%)。
结论我院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定期系统地监测细菌耐药对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泌尿道感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反复不愈。前来我院就诊的泌尿道感染患者大多病程时间长。为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 收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 临床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2 895例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需氧菌、厌氧菌与L型细菌共945株, 并作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为临床掌握泌尿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趋势提供依据。
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及住院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标本2 895例, 分离出病原菌945株, 剔除同一患者重复菌株。采用导尿或中段尿3~5 mL于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培养基及配套试剂由河南开封市康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哥伦比亚血琼脂和水解酪蛋白胨(M-H)平板、沙保弱平板, OXOID药敏纸片。细菌鉴定:法国梅里埃API鉴定系统。药敏试验:参照2006、2007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相关标准。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ATCC 2785)、大肠埃希菌(ATCC 35218)、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 895例泌尿道感染患者尿液标本检出各类细菌共945株, 阳性检出率32.6%。其中需氧菌626株(626/945)占66.2%, 厌氧菌99株(99/945)占10.5%, L型细菌37株(37/945)占4.0%。检出2种以上混合感染的标本: 需氧菌+厌氧菌154株(154/945) 占16.3%, 需氧菌+ L型细菌29株(29/945)占3.1%。
泌尿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尿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低, 临床医师常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使尿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进一步降低。
本次调查表明, 从尿液中分离出病原菌以需氧菌感染为主占66.2%, 其次是厌氧菌感染占10.5%, L型细菌感染占4.0%, 需氧菌与厌氧菌或与L型细菌混合感染占19.4%。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 其次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在革兰阳性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 其次为肠球菌属; 在真菌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本院目前泌尿道感染最主要病原菌, 这与文献报道[1, 2]一致。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检出, 提醒临床对于病情反复、经久不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应做特殊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实验报告采用二联或三联用药,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对头孢他啶、头孢塞肟、、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 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合青霉素制剂、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很高。弗氏柠檬酸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菌属对药物耐药率与大肠埃希菌相近。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 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 对临床分离菌及时进行药敏试验, 并且进行特殊耐药菌的检测, 根据NCCLS的相关规定, 正确修正药敏试验结果, 定期通报临床, 对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的成功率。以及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控制医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