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王惠姣, 周益琴
金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 金华 321000

作者简介:王惠姣,女,1970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学检验工作。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8.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5-0401-02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主要引起泌尿道、生殖道、腹腔手术后的感染。由于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近几年肠球菌的感染率逐渐增高。肠球菌的耐药机制比较复杂, 不仅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固有耐药, 而且易产生获得性耐药, 导致临床治疗困难。为了解金华市人民医院肠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我们对2005至2007年分离的肠球菌进行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 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 菌株来源 金华市人民医院2005至2007年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 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培养出的肠球菌菌株, 同一患者相同标本多次分离的菌株未重复统计。质控菌株为粪肠球菌(ATCC 29212)。

2. 方法 菌株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菌株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菌株鉴定采用API鉴定, 药敏试验采用ATBENTEROC5药敏板, 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 按2005至2007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当年版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WHONET 5.3和Excel软件进行细菌耐药性分析。

二、结果

1. 肠球菌在各标本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 在尿液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 而胆汁、脓液标本中粪肠球菌检出率略高于屎肠球菌。

2. 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见表2, 粪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 屎肠球菌更为严重。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15.3%)、喹诺酮类(42.0%)、氨基糖苷类(26.0%)药物耐药率比屎肠球菌低, 对四环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 对万古霉素未出现耐药。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很高, 达84.0%, 对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药物也呈现高度耐药(60.0%), 对四环素的耐药性较低, 且逐年降低, 从2005年42.3%下降至2007年的16.7%。屎肠球菌在2006年对万古霉素出现耐药菌株, 2007年也出现并有增加趋势。

表1 2005至2007年肠球菌在标本中的分布
表2 2005至2007年肠球菌耐药率
三、讨论

在需氧的革兰阳性球菌中, 肠球菌属链球菌种, 是仅次于葡萄球菌属的医院感染致病菌, 绝大多数引起泌尿道感染, 其次是腹部手术感染, 在尿道屎肠球菌感染高于粪肠球菌。本研究尿液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高于粪肠球菌, 而胆汁、脓液标本中粪肠球菌检出率略高于屎肠球菌。

根据报道分析, 肠球菌易感因素与患者接受手术相关[1]。本研究中2006年肠球菌检出率高于2005和2007年, 可能与2006年外科送检标本增多有关。Carmeli等[2]指出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或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会增加肠球菌属感染的发生率, 肠球菌由于其固有的耐药性与不断获得的新的耐药性, 可在医院内存活较长时间, 而且这些菌株可在患者之间、医务人员身上寄殖, 造成院内感染, 所以对于多重耐药的, 特别是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感染应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专用, 医生检查患者后应进行手的消毒, 以防该菌在医院内造成交叉感染。

本调查显示, 粪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 屎肠球菌更为严重。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15.3%)、喹诺酮类(42.0%)、氨基糖苷类(26.0%)药物耐药率比屎肠球菌低, 在治疗时可首选氨苄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应用。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的耐药率比粪肠球菌高, 这可能与屎肠球菌产生的6-乙酰转移酶有关, 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与青霉素亲和力降低, 导致耐药[3]。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不同, 说明他们获得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较低, 并呈现逐年降低趋势, 从2005年42.3%下降至2007年的16.7%。由于屎肠球菌在2006年出现对万古霉素的耐药菌株, 2007年也出现并有增加趋势, 所以肠球菌感染时应跟踪做细菌培养, 特别是外科手术后的重症患者。

肠球菌属具有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特性, 对头孢三代药物体外敏感, 体内耐药。对于粪肠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可选用氨苄西林加呋喃妥因治疗。呋喃妥因在尿液中药物浓度较高, 可作为首选, 或用环丙沙星与庆大霉素、利福平等联用。而屎肠球菌的耐药率较高, 且屎肠球菌属于不产青霉素酶的青霉素耐药肠球菌, 所以在治疗时应避免使用青霉素或氨苄西林, 也不能使用含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药物[4]。应根据药敏、药物的分布浓度和不同的感染部位选用不同的药物。本研究显示, 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低, 所以应首先考虑。在治疗肠球菌引起的重症感染时,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是疗效最好的药物。

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出, 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迁不同, 有的升高, 有的下降, 对同一种药物的耐药变迁也不同, 所以要想控制好感染, 不能仅仅凭医生的经验用药, 要根据药敏、药物的吸收浓度和患者的自身情况等综合考虑, 制定治疗方案。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潘素新, 孟爱然. 肠球菌属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2): 259. [本文引用:1]
[2] Carmeli Y, Eliopulos GM, Samore MH. Antecedent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antibiotic agents as a risk factor for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J]. Emerg Infect Dis, 2002, 8(8): 802-807. [本文引用:1]
[3] 罗燕萍, 白立彦. 211株肠球菌属细菌对1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特征[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1): 80. [本文引用:1]
[4] 曾丽, 张博山. 肠球菌耐药性研究及治疗对策[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7, 32(12): 765-76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