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制备及应用评价
谢科杰, 王凯, 张丽红
绍兴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 绍兴 312000

作者简介:谢科杰,男,1975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自制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

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正常人及患者血清、尿液经过灭活、离心、稀释等处理后定值、分装和保存,从质控效果和稳定性两方面进行评估。

结果

自制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方法简便。经8个月室内质控效果和稳定性与仪器原厂质控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自制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可用于特种蛋白检测的常规室内质控。

关键词: 室内质控; 特种蛋白; 制备;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46.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5-0381-03

特种蛋白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虽已成熟, 但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致使检测结果不够稳定, 所以每次检测时, 都应进行室内质控[1, 2]。但是进口室内质控品价格明显偏高, 国内其他厂家提供的质控品质控项目不全, 特别是未能提供尿液特种蛋白检测的室内质控品。我们根据本实验室所开展的项目, 自制了血液、尿液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 用于美国德灵公司生产的BNⅡ 型特定蛋白分析仪的室内质量控制, 经过8个月的实际应用, 效果满意。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 仪器与试剂 BNⅡ 型特定蛋白分析仪, 测定所用试剂及对照用质控品均为美国德灵公司生产。

2. 质控品的制备 (1)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体、梅毒血清抗体均为阴性)混合, 以此作为正常人血清。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C反应蛋白(CRP)测定值为85.0 mg/L的高值血清。选取尿液α 1微球蛋白(α 1MU)测定值为615 mg/L的高值样本待用; (2)将正常人血清及高值血清置于56 ℃水浴, 灭活2 h。1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3 cm)离心10 min, 将上清液分别转移至洁净烧杯内, 将正常人血清用仪器原厂稀释液(含氯化钠、聚乙二醇、磷酸盐缓冲液、叠氮钠)做1:100、1:400稀释, 将剩余正常人血清与高值血清以7:1混匀。1:100血清用于尿κ 轻链(Kapu)、尿λ 轻链(Lamu)室内质控, 命名为尿液质控1。1:400血清用于尿白蛋白(Albu)、尿转铁蛋白(TRFu)、尿IgG(IgGu)室内质控, 命名为尿液质控2。混合血清用于血清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RF)、触珠蛋白(HPT)、α 1-酸性糖蛋白(AAG)、铜蓝蛋白(CER)、血κ 轻链(Kap)、血λ 轻链(Lam)、CRP室内质控, 命名为血液质控。将α 1MU高值尿液以稀释液约1:30稀释, 用于尿α 1MU室内质控, 命名为尿液质控3; (3)将各质控品混匀后分装于1.0 mL的干净离心管中, 每支约0.8 mL, 标注记号-20 ℃保存。

二、方法

1. 自制质控品定值与使用 将BNⅡ 型特定蛋白分析仪进行彻底维护保养, 所有检测项目重新定标。每天取各种自制质控品1支, 置37 ℃水浴中融化后充分混匀, 与原厂质控品一起分别插入常规检测样本中进行测定, 以仪器原厂质控品数据在控为质量保证, 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自制质控品第1个月的测定均值( x̅)、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根据上述定值结果绘出自制质控品的质控图框架(以 x̅± 2s作为上下失控线)。第2个月起, 每天取各种自制质控品1支, 复溶后检测, 出现失控结果须重新检测直至数据符合质控规则, 把结果点在图表上。

2.自制质控品的质控效果观察 第1个月同时用自制质控品和美国德灵公司原厂质控品进行室内质控, 在保证原厂质控在控的基础上连续进行30 d, 通过SPSS 10.0统计软件对原厂和自制质控品各项目质控图走势进行分析, 比较两者的质控效果。

3.自制质控品的稳定性试验 在保证仪器状态良好的情况下, 每月检测25次以上自制质控品, 分别统计 x̅s, 以第1个月为基准, 比较以后2~8个月与第1个月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找出自制质控品的稳定时间。统计第1~8个月累计 x̅s, 分别以 x̅和累计s为靶值分析1~8 个月 x̅s的变化。

结 果
一、 定值结果及控制范围

第1个月自制质控品和原厂质控品 x̅sCV表1、2。

表1 自制尿液质控品与原厂质控品 x̅sCV
表2 自制血液质控品与原厂质控品 x̅sCV
二、自制质控品和原厂质控品效果

通过第1个月对比, 发现自制质控品和原厂质控品测定值走势基本一致, 即当原厂质控品的质控图上扬时, 自制质控品的质控图也上扬; 当原厂质控的质控图下降时, 自制质控品的质控图也下降, 并且离散程度基本接近。以 x̅X轴, 以当天时间为Y轴, 以s为刻度, 比较2种质控品各项目每天在Y轴上的截距。以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三、自制质控品稳定性试验结果

1.自制质控品各项目 x̅s第2~8个月与第1个月行配对t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 计算自制质控品1~8个月累计 x̅s, Kapu(35.30, 1.63)、Lamu(16.25, 0.75)、Albu(103.45, 4.58)、TRFu(5.072, 0.046)、IgGu(28.66, 1.57)、PAB(286.00, 50.00)、TRF(2 058.00, 149.00)、HPT(1 235.00, 126.00)、CER(255.00, 17.00)、AAG(797.00, 55.00)、CRP(12.87, 0.66)、Kap(2 810.00, 176.00)、Lam(2 015.00, 135.00)、α 1MU(16.06, 0.61)。以累积均数为中心线, 按时间顺序作图分析1~8个月自制质控品 x̅走势, 未发现在中心线一侧有超过2个月以上数据呈连续上升或下降, 未发现有数据明显升高或降低超过± 2s。以累积s作为中心线分析1~8个月自制质控品s走势, 未发现在中心线一侧有超过3个月以上数据呈连续上升或下降, 未发现有数据明显升高或降低超过± 2s

讨 论

成功的自制质控品至少应具备两点:一是能否起到室内质控的效果, 二是是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本实验结果表明, 自制的特种蛋白质控品在室内质控方面和原厂质控品具有相似的效果, 首先所有项目CV均< 原厂质控品所设定的允许范围, 满足了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在精密度上的要求。其次通过对日间质控数据走势和离散程度的比较, 说明自制质控品与原厂质控品并无多大区别, 保证了在判断可能的失控趋势或在分析失控类型时的一致性。综上我们可以认为2种质控品的质控效果相近。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自制质控品的稳定性, 我们通过8个月的使用, 发现各项目的 x̅s 2~8个月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以累积 x̅为中心线分析了1~8个月自制质控品 x̅走势, 未发现在中心线一侧有超过2个月数据呈连续上升或下降, 未发现有数据明显升高或降低超过± 2s。没有发现明显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同时通过累计s为中心线分析了1~8个月的测定精密度情况, 同样没有发现明显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说明自制质控品在8个月的时间内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均没有明显变化。曾经令我们比较担心的尿液质控品各蛋白的稳定性问题在8个月的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我们认为用仪器原装的稀释液来稀释血清作为尿液质控品, 其基质比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更为接近, 含有的叠氮钠也具有较好的防腐能力, 不需要再加入防腐剂, 在简化了制备步骤的同时帮助提高了质控品的稳定性。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采用的是每天新开1支质控品的方法, 复溶后的质控品特别是尿液质控品必须进行充分的混匀后才能上机操作。第1次定靶值和s时应与原厂质控品同时测定, 在保证原厂质控数据在控的情况下才将当日质控的数据纳入计算范围, 天数应不少于20 d。临床实验室的成本核算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特别是2006年特种蛋白的收费价格调整后, 使用原厂质控品高昂的代价更是让一些中小型医院的实验室望而却步。本实验结果表明, 自制特种蛋白质控品完全能够满足实验室日常室内质控的要求, 解决了特种蛋白质控成本偏高的问题, 为特种蛋白检测的全面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和经济上的保证。同时自制特种蛋白室内质控品制备方法简便, 8个月室内质控效果和稳定性与仪器原厂质控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此可用于特种蛋白检测的常规室内质控。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申子瑜, 李少男. 我国政府对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管理行为[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9(1): 6-7. [本文引用:1]
[2] 王治国, 李小鹏. 临床检验定量测定室内质控系统的建立[J]. 检验医学 2004, 19(1): 6-7. [本文引用:1]
[3] 孔立新, 张道杰, 孙黎, . 凝血检验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与评估[J]. 临床检验杂志 2006, 24(2): 146-14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