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液三项检查仪器法和手工法的一致性分析
张磊, 顾慧群
上海市闸北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436

作者简介:张 磊,女,1977年生,学士,技师,主要从事血液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液分析仪和手工法检测肾脏疾病患者尿标本3项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

用CLINITEK 5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113例尿标本,并与显微镜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结果及磺基水杨酸法检测尿蛋白结果比较。

结果

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及尿蛋白的结果一致性均达中等水平,红细胞: Kappa=0.462 7,白细胞 Kappa=0.499 8,尿蛋白 Kappa=0.477 1。

结论

2种方法一致性不够理想,但各有其优点,仪器法不能替代手工镜检法。

关键词: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沉渣检查; 肾脏疾病; Kappa统计法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5-0378-03

用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CLINITEK 50检测113例尿标本, 并与显微镜尿沉渣红细胞、白细胞结果及磺基水杨酸法检测尿蛋白比较, 以探讨尿液分析仪与手工法检测肾脏疾病结果的一致性。

材料和方法
一、 标本来源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脏疾病患者共113例, 男35例, 女78例, 年龄17~80岁, 以慢性肾炎患者为主, 共92例(门急诊72例, 住院患者20例)。

二、 仪器和试剂

1.仪器 CLINITEK 50型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专用试剂带(Bayer公司)和普通光学显微镜。

2.试剂 10%磺基水杨酸甲醇溶液。

三、方法

1. 标本采集 随机收取113例门诊或住院慢性肾炎和其他肾病患者尿液10 mL, 2 h内完成尿液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住院患者留尿后立即送检)。

2. 尿液分析仪测定 本台尿液分析仪经过校准, 每天使用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控品, 室间调查结果符合要求。

3. 显微镜检查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会议提出的尿液显微镜检查标准化的建议进行操作, 将10 mL尿液置于标准离心机, 1 500 r/min(离心半径为15 cm)离心5 min。弃去上清尿液, 留取尿沉渣液0.2 mL, 轻轻混匀后, 取1滴(约50 μ L)置载玻片上, 用20 mm× 20 mm的盖玻片覆盖后镜检。先用低倍镜视野(LP)观察尿沉渣分布的情况, 然后检查20个LP管型, 10个高倍镜视野(HP)细胞, 分别计算平均值。

4. 磺基水杨酸法定性试验 所有尿液标本滴加试剂1~2滴, 用手工法检测。

5. 结果判断 (1)红细胞显微镜检测结果分为3档, -(0~3个/HP), +(3~10个/HP), ++(> 10个/HP)[1] ; 白细胞显微镜检测结果分为3档, -(0~5个/HP), +(5~10个/HP), ++(> 10个/HP)[1]; 尿蛋白磺基水杨酸法结果以半定量(-, +, ++)记录; (2)Kappa判断标准(按Altman标准[2]):Kappa值< 0.20为差; 0.21~0.40为一般; 0.41~0.60为中度; 0.61~0.80为好; 0.81~1.00为很好。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Kappa统计法, 根据《医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中的公式:Kappa= PA-Pe1-Pe(PA为实际一致率, Pe为期望一致率)进行计算。

结 果
一、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尿红细胞结果比较

红细胞PA=0.663 7, Pe=0.374 1, Kappa=0.462 7, 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达中等。见表1

表1 CLINITEK 50尿液分析仪和手工法检测尿红细胞比较
二、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尿白细胞结果比较

白细胞PA=0.769 9, Pe=0.540 0, Kappa=0.499 8, 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达中等。见表2

表2 CLINITEK 50尿液分析仪和手工法检测尿白细胞比较
三、仪器法和手工法检测尿蛋白结果比较

尿蛋白PA=0.663 7, Pe=0.356 8, Kappa=0.477 1, 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达中等。见表3

表3 CLINITEK 50尿液分析仪和手工法检测尿蛋白比较
四、显微镜检查管型结果

肾脏疾病患者管型的检出数为32例, 检出率28.3%, 其中颗粒管型25例, 占检出管型数的78.1%, 红细胞管型9.4%, 透明管型12.5%。

五、红细胞形态观察结果

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液沉渣红细胞形态多为非均一性, 在113例患者中, 非均一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的检出数66例, 占58%, 以棘红细胞多见。

讨 论

如以手工法显微镜检查和磺基水杨酸蛋白测定为标准, 则CLINITEK 50尿液分析仪与手工法比较分析如下。

红细胞用Kappa统计法处理表1数据, 计算得2法PA=0.663 7, Pe=0.374 1, Kappa=0.462 7, 根据Altman标准评判, 2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最终一致率为0.462 7, 达到中等水平[2]

白细胞用Kappa统计法处理表2数据, 计算得2种方法PA=0.769 9, Pe=0.540 0, Kappa=0.499 8, 根据Altman标准判断, 2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达中等水平[2]

尿蛋白用Kappa统计法对表3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得2种方法PA=0.663 7, Pe=0.356 8, Kappa=0.477 1, 根据Altman标准判断, 2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最终一致率为0.477 1, 达到中等水平[2]

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的长处:仪器法测定红细胞是采用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过氧化氢酶样活性[3], 既检测尿液中完整的红细胞, 又能测定因红细胞破坏释放出来的游离血红蛋白; 而显微镜检测对于破损的红细胞无法测出, 这样容易造成两者结果的差异。例如有2例慢性肾炎尿标本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影细胞(细胞膜极薄, 整个细胞呈淡影状), 由于大多数红细胞膜已破坏, 因此如无足够的时间和经验, 容易遗漏, 判为显微镜阴性结果。

尿液干化学法分析仪的不足:(1)此法如尿液中含有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活菌尿, 可使干化学法尿隐血测定呈现假阳性结果[4]。本实验中, 在仪器法测定红细胞假阳性的5例患者尿沉渣中, 我们用显微镜看到了大量的杆菌, 其亚硝酸盐结果也呈阳性, 但是本实验对于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三者的影响暂时无法确诊; (2)仪器法测定白细胞结果的“ 假阴性” 率占14%, 并与手工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仅达中等。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干化学分析法采用中性粒细胞酯酶法, 只能检测出含有酯酶的中性粒细胞, 对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无法检出[5], 所以尿中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会产生试纸条阴性结果, 造成与显微镜的差异。在本实验的白细胞“ 假阴性” 标本中, 绝大部分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其次, 当尿液中含有大剂量头孢氨苄、庆大霉素等药物或含有维生素C或尿蛋白> 5 g/L时, 干化学法白细胞会呈现假阴性, 本实验的16例白细胞假阴性患者中, 有8例正在使用头孢氨苄治疗, 2例门诊患者的尿蛋白含量> 5 g/L。另外几例患者则常服用维生素C; (3)CLINITEK 50仪器法测定尿蛋白有一定的假阴性及假阳性, 原因有多种, 如尿液的pH值变化及某些药物如奎宁、奎宁丁、季胺盐类均可影响检测的结果。本实验的16例假阳性患者中有5例pH值为9, 超过了试剂带的缓冲能力, 使干化学法出现假阳性结果, 5例患者尿中磷酸盐结晶增多, 其余几例均为住院患者接受药物治疗, 服用奎宁、奎宁丁、嘧啶等药物; 在5例假阴性患者中, 1例住院患者正在使用青霉素药物, 2例门诊患者用曾经盛放维生素D加钙片的药盒放尿液; 据报道, 大剂量服用青霉素等药物时, 可以干扰尿蛋白的检测[6], 这也是造成仪器法结果与镜检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另外, 仪器法只可测出白蛋白, 而对本周蛋白、球蛋白、黏蛋白等敏感性不佳。

显微镜检测的特点:(1)管型:尿液中的管型物质只能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而无法用干化学测出。Free等[7]指出, 显微镜是检查管型的惟一方法。我们实验证明, 28.3%的肾脏疾病患者均检出各种管型, 特别是在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标本中; (2)红细胞:肾脏疾病患者显微镜尿沉渣检查, 可见多种不均一、形态异常的红细胞, 主要有锯齿形、棘形、影形、口形、靶形、裂形等各种形态, 由于这类红细胞的出现就代表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因此又称“ 肾性红细胞” 。在本实验中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58%的肾脏疾病患者尿标本有这种“ 肾性红细胞” , 而仪器法是无法检测出的。根据文献记载, 如果有条件的医院用相差显微镜对这些尿标本进行检查, 其阳性率还将更高[8]。所以, 对于肾脏疾病患者的尿液标本, 显微镜检查初诊阶段, 更有价值。

显微镜检测的不足:前面我们曾提到有2例慢性肾炎患者的尿标本用显微镜观察, 发现“ 影细胞” , 如检验人员经验不够, 或是在制备标本时技术不佳, 都十分容易造成漏检。

由此可看出, 技术熟练、经验丰富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 对于检验工作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例如欧洲一泌尿科权威杂志近年指出, 在得到检验报告之后, 检验人员以及临床医生应本着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的思考方式对其进行全面细致地评估分析, 力求不漏检、不误诊, 以最大的责任心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9], 这种敬业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随着干化学尿自动分析仪逐步在国内普及, 目前有忽视显微镜检查倾向[10]。综上所述, 可看出2种方法检测尿液结果的一致性只有中等水平, 在做尿液分析时, 仪器法只能用于常规筛选, 对于有异常的标本, 应尽可能进行相关的显微镜检查, 以补充干化学法的不足, 从而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鸿利. 实验诊断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79. [本文引用:2]
[2] Altman DG. Practical statistics for medical research[J]. London: Chapman & Hall, 1991: 398-404. [本文引用:4]
[3] 丛玉隆, 马俊龙. 几种检测尿红细胞方法的价值与互补关系[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9): 236. [本文引用:1]
[4] 刘祏. 干化学法尿液分析仪原理及临床应用[J]. 宁夏医学杂志, 2000, 6(6): 382-383. [本文引用:1]
[5] 丛玉隆, 王淑娟. 今日临床检验学[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36-239. [本文引用:1]
[6] 顾可梁. 尿沉渣管型检查[J]. 临床检验杂志, 2001, 19(1): 59. [本文引用:1]
[7]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 ards. Urinalysis and collection, transpor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urine specimen;approved guideline[S]. GP16-A, NCCLS, 1995. [本文引用:1]
[8] 熊立凡, 顾晓菁. 尿红细胞形态对肾性疾病的鉴别诊断[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0, 15(2): 71-72. [本文引用:1]
[9] Oxford Journal Medicine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How a skillful and motivated urinary sediment examination can save the kidneys, NDT advance access published online on april 1, 2007[J/OL]. [2008-06-05]. http://www.sciencedirect.com. [本文引用:1]
[10] 段兴同, 葛成明, 程思, . 尿沉渣染色镜检在临床应用研究中的价值[J]. 临床检验杂志, 2002, 20(5): 20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