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与耐药性的研究
张贤华1, 浦文彧2, 万雄萍1, 沈维维1
1.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 200040
2.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作者简介:张贤华,女,1964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了解女性外阴阴道的感染情况,研究临床分离的真菌种类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

方法

对3 133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344例阳性标本的菌株用API真菌鉴定板条(API 20C AUX)鉴定,用Rosco纸片法对益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酮康唑、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结果

3 133例临床标本共检出念株菌1 122株,阳性率为35.8%,阳性标本中白念珠菌占71.5%,克柔念珠菌占6.1%、光滑念珠菌占2.5%,其他念珠菌占19.9%。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酮康唑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8.5%、97.1%、96.2%;对咪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5.4%、19.5%、15.4%。

结论

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对感染的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念珠菌; 真菌药敏试验; 抗真菌药物
中图分类号:R37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5-0347-03
Study on the Candida infection of vulvo-vagina and its resistance
ZHANG Xianhua1, PU Wenyu2, WAN Xiongping1, SHEN Weiwei1
1.Shanghai First Maternity and Infant Health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40, China
2. Shanghai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e of infection of the vulvo-vagina, and study the strains of fungi and the susceptibility to common a.pngungal ag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the cultur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3 133 samples was performed.344 Candida strains of them were ide.pngied by API 20C AUX and the tests of susceptibility to econazole,clotrimazole,fluconazol,itraconazole,miconazole,ketoconazole,nystatin and amphotericin B were performed by Rosco disk diffusion method.

Results

Among 3 133 clinical samples, 1 122 were positive for Candidas(35.8%). Candida albicans made up 71.5% of the total positive samples with the highest rate of infection, Candida krusei 6.1%, Candida glabrata 2.5% and the other Candida 19.9%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e tests of susceptibility to drugs showed that Candida was more susceptible to amphotericin B,nystatin and ketoconazole with the sensitive rate of 98.5%,97.1% and 96.2% respectively,and had higher drug-resistance to miconazole, itraconazole and fluconazol with the resistant rate of 15.4%,19.5% and 15.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n order to treat the patients with vulvovaginal canclidiasis more effectively,ide.pngication and the tests of susceptibility to Candida drugs should be performed before the treatment because various Candidas are different in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drugs.

Keyword: Candida; Fungus susceptibility test; A.pngungus drug

念珠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对女性人群而言, 在机体抵抗力下降、阴道酸碱度改变、雌激素水平上升导致的阴道上皮糖原增加、不健康生活习惯、滥用抗菌药物及妊娠等特殊状况下, 会引起念珠菌优势繁殖而致病[1]。近年来, 女性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不合理用药,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也有上升。本研究对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 因白带异常而就诊的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的念珠菌培养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对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间检出的344株阳性菌株进行了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材料和方法
一、 材料

1.统计分析用资料 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念珠菌培养结果, 共3 133株。

2.药敏试验菌株 (1) 2006年9月至2007年7月间, 第一妇婴保健院检验科从女性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获得的菌株, 共344株; (2) 质控菌株为白念珠菌(ATCC 64550、ATCC 64548), 由广州乐通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3.试剂 (1)法国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CandidaAGAR)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SHADOMY真菌药敏培养基和药敏纸片由广州乐通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2)酵母菌鉴定用 API 20C AUX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3)克霉唑、益康唑、氟康唑、酮康唑、咪康唑、制霉菌素、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药敏纸片购自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药敏试验结果判读标准由丹麦Rosco公司提供。

二、 方法

1.培养与鉴定 (1)将分泌物标本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斜面进行分离; (2) 从该斜面上挑取菌落, 划线法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平板, 培养48 h进行纯化和分离, 并初步鉴定分类, 绿色为白念珠菌, 粉红色为克柔念珠菌, 紫色为光滑念珠菌, 灰蓝色为热带念珠菌, 白色为其他念珠菌[2]; (3)显色培养基鉴定为非白念珠菌的菌株用API 20C AUX板条鉴定到种。

2.真菌药敏试验(Rosco纸片法) (1)于科玛嘉显色培养基上挑取单菌落, 使均匀分散于3 mL 0.85%NaCl溶液中, 制成菌悬液, 调节浊度至0.5麦氏单位, 再用生理盐水1:2稀释; 对克柔念珠菌, 先配成0.5麦氏浊度的菌悬液, 再用生理盐水1:10稀释; (2)用棉签将上述菌悬液均匀涂布于成品真菌培养平板上, 干燥5 min后再涂布1次; (3)待平板表面水分干后, 贴上药敏纸片; (4)平板正面向上平放, 35 ℃培养24~48 h, 量取抑菌圈直径, 作为判断该菌种是否耐药的依据。

结 果
一、 感染情况

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念珠菌培养共3 133株, 其中阳性1 122株, 总阳性率为35.8%。培养阳性的1 122株菌中白念珠菌占71.5% (802/1 122), 克柔念珠菌占6.1%(69/1 122), 光滑念珠菌占2.5%(28/1 122), 其他念珠菌占19.9%(223/1 122)。

1 122株念珠菌培养阳性患者中, 重复感染者120株, 占10.7%。同种和不同种念珠菌重复感染均有发现, 多者有3种念珠菌先后感染。同种念珠菌重复感染共49例, 其中白念珠菌41例, 占83.7%; 2种念珠菌感染30例, 3种念珠菌重复感染2例, 同一患者先后或同时检出念珠菌和解脲脲原体97例, 其中念珠菌重复感染18例。念珠菌感染并发细菌性阴道病(BV)38例。

二、药敏试验结果

1.菌株分布 进行药敏试验的344株菌株中, 白念珠菌275株(79.9%), 光滑念珠菌48株(14.0%), 克柔念珠菌9株(2.6%), 近平滑念珠菌6株(1.7%), 其他较少见的菌株归类为其他酵母样真菌, 共6株(1.7%), 包括热带念珠菌1株, 乳酒假丝酵母1株, 接合假丝酵母1株, 黏红酵母1株, 克鲁维酵母1株, 日本克勒克酵母1株。

2.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各种念珠菌和其他酵母样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见表1~3。

表1 各种酵母样真菌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2 各种酵母样真菌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表3 各种酵母样真菌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讨 论

对3 133例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念珠菌培养结果分析发现, 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总阳性率为35.8%, 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15.4%[3]。从感染的菌株分布看, 白念珠菌占71.5%, 仍然是主要的感染菌种。但非白念珠菌的感染率接近30%, 提示作为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病原体之一, 非白念珠菌可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非白念珠菌中, 其他念珠菌感染率为19.9%, 克柔念珠菌感染率为6.1%, 光滑念珠菌感染率为2.5%。各类念珠菌的感染率与文献报道[4~6]有一定差异, 这可能与研究对象的年龄和地区不同有关。重复感染中白念珠菌仍然占大多数, 提示白念珠菌作为主要的致病菌株, 致病力较强, 而且由于长期和不规范地使用抗真菌药物, 使其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分离得到的念珠菌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总敏感率仍达95%以上, 但克柔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率为88.9%, 其他酵母样真菌对制霉菌素的敏感率仅66.7%, 由于这2类菌株的样本量过小, 对此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咪唑类药物中, 各类菌株对咪康唑的总耐药率最高, 达15.4%, 其中白念珠菌对咪康唑耐药率高达18.2%, 中介率达26.5%。与咪康唑相反, 白念珠菌对克霉唑比较敏感, 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1.8%和2.5%。

伊曲康唑是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的常用口服药物之一, 但本研究表明各种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并不理想。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达16.0%, 非白念珠菌中除近平滑念珠菌外, 其他各菌株对伊曲康唑的耐药性更高。氟康唑与伊曲康唑的抗菌谱类似, 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6.9%。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不同种类念珠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镜检发现念珠菌无助于念珠菌性阴道炎治疗药物的选择, 而阴道分泌物培养、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于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和减少复发都至关重要。本研究还发现, 支原体感染和BV患者较易发生念珠菌感染, 而感染了念珠菌的患者, 即使治愈也较易罹患BV。这些现象的存在, 可能是由于外阴阴道受感染后乳酸杆菌减少, 自净能力减弱, 微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或是由于用药不当引发继发感染。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 采用生态疗法, 保持阴道内微生态平衡, 可能是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预防和治疗的一个发展方向。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凌秀凤, 童华. 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 2003, 14(3): 153-154. [本文引用:1]
[2] 张青, 汪定成, 刘树林. 显色培养及用于阴道炎霉菌的检测[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2, 24(4): 458-463. [本文引用:1]
[3] 王建红. 念珠菌性阴道炎病原学变化及耐药情况分析[J]. 河北医药, 2004, 26(12): 955. [本文引用:1]
[4] Sobel JD, Chaim W. Treatment of torulopsis glabuata vaginitis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boric acid therapy[J]. Clin Infect Dis, 1997, 24(4): 649-652. [本文引用:1]
[5] 黎小东, 李平, 宋卫忠, . 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及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 9(5): 769. [本文引用:1]
[6] 梁晓博, 李志刚, 廖万清. 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性的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9, 20(9): 675.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