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引起菌血症的报道
潘志文1, 丁臻君1, 刘学杰2, 陈蓉2, 宣瑛2, 葛平2, 娄峥2
1.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上海 200065
2. 上海临床检验中心,上海 200126

作者简介:潘志文,男,1974年生,硕士,医师,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性研究。

关键词: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菌血症;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5-0332-01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是革兰阴性非发酵菌, 属鞘氨醇单胞菌属, 有12个种, 只有少动和类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被认为是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由于在环境中广泛分布, 在很多临床标本如血液、脑脊液、腹水、尿液、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创面以及医院环境监测标本中可以分离到。本研究对该菌引起的菌血症作一报道。

患者女, 49岁, 有溶血性贫血病史2年, 长期服用泼尼松。因发热、泛力伴头晕、心悸1周就医, 入住同济医院血液科。当时诊断恶性淋巴瘤Ⅳ 期B组,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型。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43 g/L, 红细胞0.32× 1012/L, 白细胞5.18× 109/L, 异常细胞25%, 网织红细胞4.5%。采患者双侧胳膊静脉血各10 mL, 分别注入2个需氧标准瓶立即送检, 放入BD9050血培养箱, 培养5 d后报警。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发现革兰阴性杆菌, 菌体细长, 个别菌弯曲, 海鸥展翅样排列。接种血平板作分离培养, 同时涂布抗菌药物药敏水解酪蛋白胨(MH)平板作初步药物敏感试验。次日血平板上只长了1个菌落, MH平板上未见细菌生长。从血培养瓶中再取菌液接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 给予空气、需氧、厌氧的培养条件, 分别在(35± 1)℃、42 ℃温度中培养。结果发现巧克力平板在所有的培养条件下均支持细菌生长, 血平板和麦康凯平板上未见细菌生长。取巧克力平板上的菌落作涂片, 染色后镜检结果同血培养的直接涂片; 取菌作氧化酶、触酶试验, 结果均为阴性; 硫化氢试验阳性; 枸橼酸盐、脲酶均阴性, 分解葡萄糖、乳糖, 不分解甘露糖; 取菌落制备相应浓度的菌液, 分别用Phoenix、Vitek32、Remel、Biofuson 4种不同系统鉴定, 结果均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前3种系统的鉴定概率均为99%, 后者为85%。Remel 系统只用了4 h就得到了鉴定结果。

国外报道该菌在血平板上生长缓慢, 培养24 h只有很小的菌落, 陈旧的菌落呈深黄色, 有芳香味。在37 ℃生长, 42 ℃不生长, 偶尔也在30 ℃生长[1]

由于菌株不能在MH平板上生长, 没有相应的药敏试验判断标准, 因而仪器上不显示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无法提供药敏试验结果。根据国外报道可向临床医生推荐以下药物作为经验用药:四环素、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氨基糖苷类药物[2]。他们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由于该菌株在外环境分布广泛, 可引起医院感染, 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Patrick RM, Ellen JB, James HJ, et al.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M]. 8th ed. Washington: ASM Press, 2003: 749-774. [本文引用:1]
[2] Betty AF, Alice SW, Daniel FS, et al. Balley & Scott's diagnostic microbiology[M]. 10th ed. St louis: Mosby, 1998: 528-53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