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胡军民,男,1969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检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探讨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正常对照组和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进行血清G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并分析检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结果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LDL-C、hs-CRP和GGT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 P<0.01),后者血清3项指标水平虽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但仅hs-CRP有差异( P<0.01)。血清LDL-C、hs-CRP和GGT水平随病变程度的加重呈升高趋势。
结论联合检测血清GGT、hs-CRP和LDL-C水平,可同时了解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炎性状态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水平,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和严重程度评估。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erum level of γ-glutamyltransferase (GGT) with the severity degre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MethodsThe serum levels of GGT,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and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in 132 patients with CHD and 57 healthy control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indexes with the severity of CHD was evaluated.
ResultsThe levels of GGT,LDL-C and hs-CRP in CH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controls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negative group( P<0.01) . The level of hs-CRP in coronary arteriography negativ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healthy control( P<0.01), and the levels of GGT, LDL-C had no difference. The levels of GGT,LDL-C and hs-CRP in the patients with CHD were raised follow the aff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ConclusionsCombined determination of GGT,LDL-C and hs-CRP can reflect the anti-oxidization ability,inflammatory condition and the level of the atherogenetic lipoprotein,which can be used for diagnosing the CHD and evaluate the severity of CHD.
冠心病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为多致病因素疾病, 男多于女。危险因素主要是高龄、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TG)、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此项检查设备、仪器要求高、费用贵, 且有一定的危险性。研究表明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因素, 同时, 体内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作为内源性抗氧化物, 谷胱甘肽逐渐被人们所重视。γ -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是谷胱甘肽分解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 其水平高低决定了血清谷胱甘肽的水平。为此, 我观察了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GGT水平, 并初步评价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选择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06年2月住院患者132例, 男76例, 女56例, 年龄30~76岁。所有患者均因胸部不适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同时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阴性组46例, 男29例, 女17例, 年龄35~71岁。阳性组定义为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至少有1支内径狭窄> 50%。共86例, 男47例, 女39例, 年龄30~76岁。其中有2支或2支以上狭窄者定为病变严重组, 共23例, 男15例, 女8例, 年龄35~76岁。同时排除明显影响血清G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下列情况:肝胆系疾病、酗酒、溶血和严重心衰, 未服用受体阻滞剂、调脂药物, 近两周无感染性疾病等。正常对照为慈溪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者57名, 男36名, 女21名, 年龄32~68岁。
所有对象均空腹采静脉血, 离心后取血清当天测定, 酶法检测血清GGT水平, 直接法检测血清LDL-C水平, 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冠状动脉造影后冠状动脉直径的测定用定量冠状动脉解析法(QCA)。
计量资料用
各组血清GGT、LDL-C和hs-CRP水平见表1。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血清LDL-C、hs-CRP和GG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造影阴性组(P< 0.01), 造影阴性组血清3项指标水平呈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升高, 但仅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严重病变组血清LDL-C、hs-CRP和GGT水平均高于造影阳性患者, 其中hs-CRP和GGT升高更加明显(P< 0.01)。
![]() | 表1 各组血清GGT、LDL-C和hs-CRP水平分析(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冠状动脉病变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 实际上炎性反应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报道称, 心血管病的发生, 脂肪氧化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1]。因此, 抗氧化剂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谷胱甘肽是机体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剂, 随着年龄的增长, 谷胱甘肽的水平逐渐下降, 动脉粥样硬化也越容易发生, 虽然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但谷胱甘肽水平的升高尚可通过增强胆固醇羟化酶的活性来降低总胆固醇。谷胱甘肽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对血管产生保护作用, 包括维持血管壁平滑肌的张力, 对前列腺素系统、白细胞介素、血栓素和血小板因子等体液因子起到平衡作用。总之, 谷胱甘肽具有降低脂质过氧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稳定血小板和保护内皮细胞等功能。这些作用均有抗动脉硬化的效果。此外, 谷胱甘肽还具有减少缺血时组织损害, 减少再灌注造成的并发症[2]。
GGT在谷胱甘肽分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GGT首先分解谷胱甘肽为半胱胺酰甘氨酸和谷氨酰残基。前者通过离子依赖途径产生活性氧, 参与LDL的氧化, 促进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产生的谷氨酰残基透过胞膜进入细胞内参与谷胱甘肽的重新合成, Paolicchi等[4]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到在冠状动脉斑块内部存在大量GGT, 且与氧化型LDL分布相同。因此, GGT与缺血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近年来, 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受到广泛重视。CRP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介导和标志物[5]。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均可见CRP水平升高, 血浆CRP水平升高提示有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研究表明, hs-CRP与LDL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6, 7]。
本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清GGT、LDL-C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血清GGT水平随病变程度的不同而升高, 而血清LDL-C水平未见差异, 这可能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主要是氧化型LDL, 而非所有LDL组分的缘故。因此, 联合检测血清GGT、hs-CRP和LDL水平, 不仅可反映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炎性状态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水平, 还可对疑有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作初步评估。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