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肌酸激酶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王立萍, 阿祥仁, 黎莉, 宋玉君, 李子安
青海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青海 西宁 810007

作者简介:王立萍,女,1966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和免疫学研究工作。

摘要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肌酸激酶; 脑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3-0241-01

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发现,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阐明高Hcy血症发病机制和防治高Hcy血症对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1]。血清肌酶激酶(CK)是一种细胞内酶, 在骨组织、心肌和脑组织中含量丰富。我们对10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和87名正常对照人群的血Hcy、CK进行了检测, 以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Hcy、CK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3年至2004年在我院住院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栓塞)105例, 其中男68例、女37例, 年龄36~75岁。患者均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确诊。对照组87名, 均为同期门诊体检健康者, 其中男57名、女30名, 年龄38~74岁。

2. 方法 清晨采静脉血3 mL, 离心后取血清进行检测。Hcy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 仪器为Unirersal Microppate Reder ELx800, 试剂盒由Axis-Shield公司提供。CK测定采用日立7170 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3. 统计学方法 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二、结果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cy和CK均高于对照组(P< 0.05), 且因该病死亡患者的血清Hcy和CK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 0.01)。见表1

表1 脑血管疾病组与对照组Hcy、CK含量的比较( x̅± s)
三、讨论

近年来, Hcy在临床上主要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其浓度升高程度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新近研究发现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病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高Hcy血症参与了血管内皮毒性作用, 使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凝血机制的改变, 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在临床上其病死率、病残率均比较高[2]。血清CK广泛存在于脑细胞内。当脑出血时, 由于血肿的直接压迫, 引起血肿周围脑细胞的破坏。同时, 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导致血肿周围脑细胞缺氧缺血, 引起能量代谢障碍, 自由基和兴奋性氨基酸大量产生, 钙超载, 导致脑水肿, 加重脑细胞的损害, 致使脑细胞内酶释放, 引起血清CK水平的升高。另一方面, 由于脑出血后, 机体处于应激状态, 交感神经兴奋, 引起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释放。肾上腺素的大量释放, 引起冠状动脉收缩, 继发心肌缺血, 导致心肌损害, 引起血清CK的升高[3]。本研究结果显示脑血管疾病患者血Hcy和CK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 且因该病死亡的患者血清Hcy和CK含量均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 0.01), 这说明Hcy和CK有随病情加重而增高的趋势。因此Hcy和CK可以作为评价脑血管疾病病情程度的参考指标, 对其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崔玉英, 唐朝枢. 同型半胱氨酸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 临床内科杂志, 2005, 22(1): 4-6. [本文引用:1]
[2] 张化民, 刘庆林. 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5, 18(1): 9-11. [本文引用:1]
[3] 钟建斌, 金丹娜. 脑出血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实用全科医学, 2005, 3(6): 516-51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