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顾继安,男,1968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及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杨振华,联系电话:021-56601100-326。
通过分析宝山区辖区内17家一级医院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情况,使用各种方法改进生化检验质量水平,为辖区内生化结果互认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混合血清和质控品进行盲点调查,对结果用变异系数( CV%)和西格玛(σ)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全区17家医院2006年9项2个浓度水平18个项次的常规生化检测项目中 CV%≤5%为4个,2007年为14个;σ>3的2006年有1个,2007有11个,结果显示2007年有明显进步。
结论通过加强对一级医院生化检验质量的督查,对一些不符合要求项目分析原因加以改进,使其检验结果达到一致性。
随着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改革的逐步深入, 群众对社区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质量是必然趋势[1]。检验是开展疾病防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工作, 这一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疾病诊治工作的质量, 而质量控制又是检验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故我区检验质控小组针对一些常见病、慢性病和多发病项目选取了较常见的9项生化指标葡萄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酸(UA)、尿素(Urea)、肌酐(Cr)、总胆红素(TBil)、胆固醇(Chol)进行重点监控, 确保全区生化检验质量稳步上升并保持较高水平。
1.调查对象 全区一级医院共17家医疗单位其中专科医院2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家。
2.调查样品 2006年盲点调查样品为上海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提供的生化质控品; 2007年为上海市宝山区中心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宝山分院、上海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的混合血清。
1.盲点调查 由调查人员携带样品到各单位进行现场考核。
2.现场督查 由调查人员实地检查实验室管理、室内质控、室间质控、操作规程等各种规章制度。
3.现场指导 当某单位发现质量问题时, 由区质控组人员赴现场进行原因分析, 与该院检验人员一起商讨, 提出处理和改进意见。
17家一级医院的生化数据除了Crea依据方法学不同分为苦味酸法和酶法, 其他的直接计算均值(
此外我们还使用美国Westgard教授推荐的对性能指标的自我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该法借鉴室内质量控制失控表示方法, 用允许误差的百分数(TEa %)和SD指标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发现潜在的误差可能性。
检验方法的性能质量可以按西格玛(σ )值[2]来表示, 见表1。
![]() | 表1 方法学性能质量 |
我们借鉴了该公式, 由于项目产生的CV%主要都是由于仪器、试剂以及采用的检测方法不同引起的, 故上述公式中的S+Bias其实反映的就是我们实际检测项目中的误差来源, 如假设系统误差为0, 主要误差来源于随机误差, 得出σ =TEa/CV%或(S)。
按照美国CLIA’ 88对相应生化指标的允许误差, 我们认为CV≤ 5%的项目其结果一致性较好, 可以作为检验项目结果互认的基础。
同时某些生化项目如:TBil由于方法学原因原本就存在较大的CV, 如单纯考虑CV很难达到CV%≤ 5%的要求, 不利于检验结果的互认。因此我们按照不同项目的允许误差, 即采用σ =TEa/CV%, 并用于实验室间离散度(误差)的评价, 依据表1的表述σ 在3以上的项目结果较为可靠, 故综合上述原因, 我们用CV%和σ 作为各项指标的考核标准。
以此标准全区17家医院2006年9项18个常规生化检测项目中CV%≤ 5%为4个(Cr1、TP1、Alb2、UA1), 2007年为14个(Glu1、Glu2、Cr2、Urea1、Urea2、TP1、TP2、Alb1、Alb2、UA2、ALT1、ALT2、Chol1、Chol2); σ > 3的2006年有1个(Cr1), 2007有11个(Glu1、Glu2、Cr2、Urea1、TP1、TP2、Alb1、UA2、ALT1、ALT2、Chol1)。对比2006年和2007年生化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可见2007年有明显进步, 结果见表2、表3。
![]() | 表2 宝山区2006年生化盲点调查结果 |
![]() | 表3 宝山区2007年生化盲点调查结果 |
2007年盲点调查结果明显好于2006年, 主要归功于我区开展的检验质量控制二级网络[3] 。2006年调查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而后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全区建立了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对整个检验过程进行了控制(检验前、中、后)对提高检验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 在现场督查中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仪器设备进行考核一经发现仪器不能正常使用, 即向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提出意见给予更新; 同时定期举行质控学习班和总结会,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学习、讨论和总结, 提高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尽管如此, 在2007年的调查过程中还是发现有少数项目结果不够理想(如:Cr1、UA1、TBil1、TBil2)。
经分析我们认为这几项没有做好的原因主要在于我们采用的调查样本不理想有关。由于采用混合血清, 较难全面地覆盖所有检测项目的合理梯度范围(即低、中、高浓度)。因此对于上述几个不合格样本浓度偏低, 虽然实际检测结果按照CLIA’ 88的允许偏倚范围标准仅有几家单位的个别项目不合格, 但是由于数值偏低引起CV统计结果偏高, 进而σ 数值的降低, 导致这些样本低于我们制定的标准。鉴于此, 我们认为可以收集各检测项目的高浓度样本进行梯度稀释, 再用于盲点检测, 这样结果可能会更真实的反映实际的检测水平。
随着卫生医疗事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广大群众要求有高水平医疗技术更为迫切, 社区卫生医疗事业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医学检验是开展社区卫生医疗工作和疾病防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性工作, 对于提高医疗质量, 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 我们选择9项与常见病, 多发病和慢性病关系密切的生化项目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盲点调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使本辖区内的检验结果趋于一致, 为实现区域性检验结果互认打下基础。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