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引起Rh抗体7例分析
徐凤娟, 叶宏辉, 倪映华, 金佩, 王静, 赵英
金华市中心医院输血科,浙江 金华 321000

作者简介:徐凤娟,女,1969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输血工作。

摘要
目的

检测输血引起Rh血型抗体的频率并鉴定抗体特异性。

方法

采用凝聚胺介质试剂与抗球蛋白介质试剂分别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采用吸收放散试验鉴定抗体特异性,并检测抗体的Ig类型及效价。

结果

5 600例输血的患者共检测出Rh抗体7例,检出率为0.125%。抗体特异性为:抗-cE 2例,抗-E 2例,抗-C、抗-c和抗-D各1例。

结论

检出的Rh抗体,以抗-E和抗-E相关抗体为主,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当前Rh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输血; Rh血型; 抗体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3-0231-02
Abstract
Keyword:

Rh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系统, 其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1], 主要与溶血性输血反应(HTR)和新生儿溶血病(HDN)等相关。ABO血型及Rh血型系统D抗原的检测基本已在临床普及, 但D抗原以外的其他Rh抗原检测系统在某些基层实验室尚未得到重视和普及。我院输血科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中检测到7例Rh抗体, 其中6例为抗-D以外的Rh抗体。

材料和方法
一、病例资料

病例来源为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手术患者、需剖宫产的孕产妇和预备输血的非手术患者。共5 600例, 其中男3 013例, 女2 587例, 年龄范围2~87岁。

二、仪器试剂

筛检红细胞, 谱细胞, 抗球蛋白血清, 抗-D、E、C、c、e血清(IgM), 0.2mol/L 2-巯基乙醇(2-Me)由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抗-A、抗-B标准血清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凝聚胺试剂由上海博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离心机为上海市离心机机械研究所生产的XTL-4.7细胞洗涤离心机。

三、免疫血液学检查方法

ABO、Rh血型鉴定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操作。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采用凝聚胺法, 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操作。Rh抗体特性鉴定采用吸收放散试验, 按文献[2]方法操作。Rh抗体用2-Me处理血清以区分IgM和IgG抗体, 倍比稀释进行抗体效价测定。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采用盐水法、抗人球蛋白法(AHG)和凝聚胺法。

结 果

检测了5 600例患者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 共检测到Rh抗体7例, 检出率为0.125%。男6例, 女1例, 均有既往输血史。其中抗-cE 2例, 抗-E 2例, 抗-C、抗-c和抗-D各1例(见表1)。7例患者除例2本身病情恶化死亡外, 其余6例均及时输注经盐水、AHG和凝聚胺法配合的ABO、Rh同型血液, 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 病情好转或痊愈。

表1 7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免疫血液学检测结果
讨 论

Rh血型系统是已发现的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中最具遗传多态性的红细胞血型系统, 所表达的血型抗原多达55种[3], 其中以D、C、c、E和e在临床中最为重要。 Rh血型抗原活性是由红细胞表面上的Rh蛋白和Rh相关糖蛋白(RhAG)组装而成的复合物所决定, 它们分别受控于1号染色体上2个紧密连锁的RHD和RHCE基因以及6号染色体上的RHAG基因[4]。因输血或妊娠等同种免疫易产生相应同种Rh抗体, 再次Rh血型不相容输血或妊娠可引起严重的HTR及HDN。

由输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 以Rh抗体为最多见。大多数的Rh抗体为IgG类抗体。Rh系统各抗体频率多少主要取决于抗原的免疫性及其在人群的分布频率。Rh系统的抗原性仅次于ABO系统, 其强弱顺序依次为D> E> C> c> e。根据我国汉族人Rh抗原分布特点, E抗原阳性(47.88%)比D抗原阳性(99.66%)低, 因此相对E抗原不合的免疫机率比D抗原高, 表明产生抗E比抗D的机率较大[5, 6]。近年来, 由于Rh(D)血型的配合性输血, 抗E与抗E相关抗体已成为现今输血引起的最常见的同种免疫抗体[7]。本组7例Rh抗体, 与抗-E及抗-E相关抗体就有4例, 也说明了此类不规则抗体在临床输血中的重要性。本组例3为抗-D, 是患者20年前因车祸输血输入了Rh(D)阳性血液而引起。

我们报道的7例Rh抗体阳性患者都有反复输血史, 只有1例同时有妊娠史, 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育龄妇女的平均妊娠次数减少使因妊娠而产生相应同种抗体的频率降低。

我们的结果提示有反复输血史患者输血时不但ABO和Rh(D)血型要相合, 也应注意不规则抗体的筛查。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Mollison Pl, Englcfriet CP, Contreras M, et al. Blood transfusion in clinical medicine, 9th ed. Oxford[M]. UK: Blackwell, 1993: 204. [本文引用:1]
[2] 刘达庄. 免疫血液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222-224. [本文引用:1]
[3] Daniels GL, Cartron JP, Fletcher A, et al. Intem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committee on terminology for red cell surface antigens vancouver report[J]. Vox Sang, 2003, 84(3): 244-247. [本文引用:1]
[4] 赵桐茂. RhD抗原变异及其在输血中的意义[J]. 中国输血杂志, 2008, 21(1): 1-4. [本文引用:1]
[5] 徐秀玉, 陈忠, 梁建英. 血型抗体20例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1989, 2(2): 90-92. [本文引用:1]
[6] 陈忠, 徐秀玉, 梁建英. 输血引起-E 9例的临床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 1989, 2(2): 67-69. [本文引用:1]
[7] 黎海澜, 伍焕秀, 韦红梅, . 低效价IgG抗-E致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4, 21(1): 125.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