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崔 敏,女,1966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
2007年9月, 我院从1例Bentoll术患者深静脉导管培养及血培养中分离出人苍白杆菌, 由该菌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实属罕见。
患者男, 64岁, 因“ 间断胸痛4年, 再发半年, 加重半月” 入院, 大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提示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 型), 累及右冠状动脉和腹腔干、双侧髂总动脉, 外科提出需行手术, 否则有生命危险。手术方式为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置换、无冠窦置换、全弓置换术、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术后病情平稳后转出重症监护病房(ICU)。手术后第4天, 患者中午突发寒颤, 显烦躁, 10 min后测体温38.8 ℃, 白细胞(WBC)计数17.36× 109/L, 中性粒细胞87%, 淋巴细胞5.1%, 单核细胞5%, 随后拔除患者深静脉留置管, 抽取血培养及留取深静脉留置管培养。连续2次血培养及深静脉留置管培养均检出人苍白杆菌。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临床用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抗感染治疗1周, 体温正常, 血培养转阴。
1.培养与鉴定 取患者血液标本8 mL, 用无菌方法注入BD BACTECTM PLUS+Aerobic/F血培养瓶中, 置于与之配套的BACTEC 9050全自动血液培养系统内, 24 h发出阳性信号。用无菌注射器抽出阳性血液直接涂片, 革兰染色为阴性杆菌, 菌体中等大小, 同时将该阳性血液转种于血琼脂平板, 35 ℃培养24 h后, 可见灰白色、中等大小、表面光滑、微融合生长的菌落, 菌落周围无溶血, 见图1。该菌氧化酶(+), 葡萄糖O-F试验为氧化型、硝酸盐还原(+)、吲哚(-)、葡萄糖酸化(-)、精氨酸双水解酶(-)、脲酶(+)、七叶苷(-)、明胶液化(-)、β -半乳糖苷酶(-)、葡萄糖同化(+)、阿拉伯糖同化(+)、甘露糖同化(+)、甘露醇同化(-)、N-乙酰-葡萄糖胺同化(+)、麦芽糖同化(+)、葡萄糖酸盐同化(-)、癸酸同化(-)、己二酸同化(-)、苹果酸同化(+)、柠檬酸同化(+)、苯乙酸同化(-)、黏菌素敏感, 用API 20NE鉴定板, 30 ℃、48 h孵育后, 鉴定编码1243345, 鉴定结果为人苍白杆菌, 可信度为99.0%; 同时无菌操作取5 cm长的深静脉导管远端部分在血平板上反复涂抹4遍, 再置于5 mL营养肉汤培养液中, 经35 ℃ 24 h培养后, 血平板培养产生的菌落> 15 cfu/mL, 取该菌落作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结果与上述一致。
2. 药物敏感试验 用GNS-16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该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耐药, 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 显示出人苍白杆菌(该株菌)对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 对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物敏感。
人苍白杆菌旧称CDC vd群, 是一类革兰阴性的需氧菌,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 特别是在水源和污泥中大量存在, 20世纪80年代以前认为其不具临床意义, 现已明确其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如免疫功能受抑制或损伤、创伤、插管和器官移植术后可引起人类诸多疾病。目前我国教科书上没有对该菌的具体描述。大部分检验工作者对该菌了解甚少, 现将容易混淆的粪产碱杆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放射根瘤菌、人苍白杆菌的特性鉴别简述如下, 为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同仁提供鉴别该菌的参考意见。
上述菌均为氧化酶阳性、有动力、靛基质阴性、不分解糖阴性杆状非发酵菌。与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主要鉴别,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为灰白色、扁平、边缘菲薄的菌落, 两者硝酸盐还原和葡萄糖同化为阳性, 人苍白杆菌脲酶阳性,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为阴性; 与粪产碱杆菌的主要鉴别, 人苍白杆菌脲酶和葡萄糖同化为阳性, 粪产碱杆菌则相反; 与放射根瘤菌的鉴别, 两者脲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为阳性, 但人苍白杆菌β -半乳糖苷酶阴性, 硝酸盐试验产气; 放射根瘤菌则相反。
现在, 由人苍白杆菌引起感染的概率越来越高, 且该菌对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有很强的耐药性。我们认为既然是一种耐药性很强的条件致病菌, 应该对其进行分离培养、生化特性、药敏试验以及判读标准等方面的深入的研究。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