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初步应用评价
朱名胜1, 钱宝珍2, 杉山広3, 王绍基1, 宋明华1
1. 郧阳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湖北 十堰 442000
2.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3
3.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作者简介:朱名胜,男,1956年生,学士,教授,主要从事医学蠕虫免疫研究。

摘要
关键词: 肺吸虫病; 金标渗滤试剂盒; 评价
中图分类号:R446.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2-0160-02

斯氏狸殖吸虫1959年由陈心陶首次报道, 是中国独有虫种[1]。湖北省丹江口市曾在蟹体内查出斯氏狸殖吸虫囊蚴, 在猫、犬体内也检出过斯氏狸殖吸虫成虫[2]。由于当地人群有饮生水和食生蟹的习惯, 斯氏肺吸虫患者时有发现[3]。而斯氏肺吸虫病的确诊主要依据活检, 往往漏诊、误诊较多。为此, 亟待探讨一种在斯氏肺吸虫病流行地区经济、有效、简便和实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我们应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肺吸虫病金标渗滤(DIGFA)试剂盒, 对斯氏肺吸虫病流行地区湖北丹江口市进行人群血清学调查, 探讨该试剂盒的现场应用价值。

一、材料和方法

1. 样本来源 1 062例斯氏肺吸虫疫区血清样本采自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 男549例, 女513例, 其中教师50例(年龄25~54岁), 学生744例(年龄6~16岁), 居民268例(年龄17~82岁)。感染旋毛虫50 d大鼠血清34例, 感染40 d日本血吸虫家兔血清30例, 蛔虫患者血清28例, 健康大鼠血清21例, 作为对照。

2. 试剂盒 肺吸虫病抗体快速检测DIGFA试剂盒由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批号2007070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平行对照检测试剂盒由深圳市绿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20070609,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3.试验方法 (1) DIGFA 取试剂盒置一平面上, 加洗脱液1滴(100 μ L), 使加样孔上硝酸纤维素(NC)膜湿润; 加待测血清25 μ L, 待渗入; 加洗脱液1滴(100 μ L), 洗去未结合抗体; 加胶体金-羊抗人IgG标记物1滴(100 μ L), 待渗入; 加洗脱液2滴(200 μ L), 渗入后肉眼判断结果。中央圆孔NC膜上出现红色圆点为阳性; 未出现红色圆点, 仅留白色或淡红色背景为阴性; (2)ELISA 操作方法和结果判定均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每次检测均设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

二、结果

1. DIGFA试剂盒检测 斯氏狸殖吸虫疫区1 062例血清样本, 共检出阳性54例, 阳性率为5.08%。其中男30例, 女24例, 在校教师、学生和居民感染率分别为4. 0%, 5.0%和5.6%; 其他对照血清除1例血吸虫病兔出现阳性反应外, 均为阴性, 见表1

表1 DIGFA检测结果

2. ELISA试剂盒检测 ELISA平行对照检测54例阳性人血清和1例血吸虫阳性兔血清, 除1例兔血清为阴性外, 54例人血清均为阳性, 阳性符合率为98.18%(54/55); 检测234例阴性人血清和112例对照血清, 结果均为阴性。

三、讨论

斯氏狸殖吸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 一般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 病原学诊断较为困难。免疫学诊断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皮内试验和ELISA。皮内试验方便、快速, 但具有一定的交叉反应, 特异性不强; 而ELISA操作费时, 且需要检测仪器, 基层现场应用受到限制。DIGFA是一种新进发展起来的免疫标记技术。近年来报道应用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DIGFA检测同源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可达98.8%和98.9%, 特异性可达93.0%和94.8%[4, 5], 证明应用于卫氏肺吸虫病流行地区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操作简便、快速, 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等特点, 适用于临床检验和现场应用。湖北省丹江口市是斯氏狸殖吸虫引起的肺吸虫病流行地区, 本研究的阳性率为5.08%。ELISA平行对照阳性符合率为98.18%, 检测346例阴性人群和对照血清均为阴性, 结果证明DIGFA试剂盒较ELISA敏感性好, 2种方法在斯氏肺吸虫病流行地区具有同等的现场应用价值。

李调英等[6]报道卫氏肺吸虫成虫抗原和斯氏狸殖吸虫成虫抗原对同源及异源肺吸虫患者血清反应均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应用卫氏肺吸虫成虫抗原制备的DIGFA试剂盒检测斯氏肺吸虫病流行地区人群血清和其他对照血清, 检测结果与ELISA平行试验结果较一致。说明斯氏狸殖吸虫和卫氏肺吸虫有很多共同的特异性抗原组分, 决定了他们能与异源肺吸虫病患者血清IgG有效的特异结合。

实验结果表明, 肺吸虫病DIGFA诊断试剂盒用于斯氏肺吸虫病血清学检测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 比血清ELISA检测更适合于斯氏肺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和大规模的现场调查。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李雍龙. 人体寄生虫学[M]. 第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13. [本文引用:1]
[2] 朱名胜, 朱艳霞, 刘强, . 十堰地区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分布调查[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2, 15(3): 160. [本文引用:1]
[3] 朱名胜, 朱丹. 斯氏肺吸虫病108例临床报告[J]. 四川医学, 2004, 25(12): 1321. [本文引用:1]
[4] 干小仙, 施晓华, 王越, . 肺吸虫病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金标渗滤法)的研制和应用[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 21(11): 988-990. [本文引用:1]
[5] 丁建祖, 王越, 陈军虎, .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肺吸虫抗体的评价[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3, 19(1): 89-90. [本文引用:1]
[6] 李调英, 徐亮, 曾明安. 卫氏和斯氏肺吸虫抗原对同源及异源肺吸虫病诊断价值的比较[J].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2000, 6(2): 86-87.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