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例尿路结石的成分分析
廖茂良, 范东波, 陈怡丹
慈溪协和医院检验科, 浙江 慈溪 315301

作者简介:廖茂良,男, 1964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泌尿系统结石成分分析,探讨其在泌尿系结石的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对232例泌尿系结石标本进行化学定性分析,测定结石化学成分,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

结果

结石中各成分检出率钙盐93.5%,草酸盐78.0%,磷酸盐45.7%,尿酸及尿酸盐26.3%。结石类型有性别和年龄差异( P<0.05)。

结论

提示结石成分分析对于了解结石成因、预防结石复发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 结石; 泌尿系统; 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12-0918-03

泌尿系统结石(uorlithiasis)简称尿结石或尿石, 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胧结石等, 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全球性疾病, 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在不同地区的尿石症发病率在3%~4%之间。尿石症在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后复发率高, 1、3、5年的结石复发率分别为6.70%、28.0%和41.80%[1]。尿石症的高复发率已成为困扰我国控制尿石症的难题之一。我们采用化学定性方法对232例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所自排或经手术取出的尿石标本进行成份分析, 旨在初步了解尿石化学成分, 比较上下尿石晶体成分的特点及性别年龄差异性, 为诊断治疗及预防尿结石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一、标本来源

结石均为慈溪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 经自然排出或手术取出收集。送检我科泌尿系统结石标本共232例。其中上尿石195例, 下尿石37例。上下尿石比例为5.27:1。患者绝大多数来自宁波各市、区, 男159例, 女73例, 男女比例为2.18:1。年龄20~81岁, 其中20~49岁148例, 50~81岁84例。

二、方法与判断

采用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化学教研室研制的标准结石定性成分分析试剂盒, 并按说明书分别对尿酸盐、磷酸盐、铵盐、胱氨酸、碳酸盐、草酸盐、钙、镁等8种主要成分的定性分析。

结石标本取得后, 观察记录其形状、颜色及性质等并称重。去污, 干燥, 研碎(注意其硬度)。取1~2 mg结石粉末4份分别置于磁滴板孔内, 按顺序加入(1)尿酸:加尿酸试剂Ⅰ 、Ⅱ 各2滴, 呈蓝色为阳性; (2)磷酸盐:加磷酸试剂3滴, 渐呈黄色沉淀附于凹孔壁上为阳性; (3)铵盐:加铵试剂2滴, 橘黄色沉淀为阳性; (4)胱氨酸:加试剂Ⅰ 约2 mL, 加试剂Ⅱ 、Ⅲ 各2滴渐生蓝色为阳性; (5)碳酸盐:将结石粉末放置于小试管内, 沿壁加入3 mol/L盐酸约0. 5 mL, 有气泡为阳性, 振动后放置; (6)草酸盐:仍用上一试管, 加入少许草酸试剂粉末, 有气泡为阳性; (7)钙:将结石粉末放置于小试管内, 加3 mol/L盐酸0. 5 mL加热溶解, 冷却后加入等量20%氢氧化钠, 白色沉淀示有钙盐存在; (8)镁:将(7)试管溶液混匀, 加镁试剂2滴, 液面间有蓝色环为阳性。

对实验结果进行组合处理, 以免造成离子混乱。如检出镁、铵、磷酸根等离子为阳性反应, 认定为磷酸镁铵结石。如检出钙和碳酸根离子为阳性反应, 认定为碳酸钙结石。如检出钙、草酸根及磷酸根离子为阳性反应, 认定为草酸钙和磷酸钙的混合结石。如检出尿酸尿酸盐、钙和草酸根为阳性, 认定为尿酸尿酸盐和草酸钙的混合结石。

三、统计学方法

临床资料样本数据均用百分比表示, 结果采用样本率的χ 2检验。

结 果

232例结石化学成分检测结果见表1, 上、下尿石成分比较见表2。草酸钙和磷酸钙石比例最高, 占39.2%; 其次是草酸钙和尿酸盐石, 占16.8%; 单纯的草酸钙石占14.2%。含草酸盐结石占72.4%, 含磷酸盐结石占45.7%, 含碳酸盐结石占18.2%, 含尿酸或尿酸盐结石占26.3%。钙盐检出率最高, 达93.5%, 草酸盐检出率为78.0%。上、下尿石在碳酸盐、磷酸盐、钙盐、尿酸及尿酸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232例结石化学成分检测结果
表2 上、下尿石成分比较
讨 论

尿石症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通过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一般可痊愈。但其多发和易复发的特性, 已成为困扰我国控制尿石症的难题之一[1]。针对结石的成分进行有效地指导治疗和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2]。本研究通过对结石患者经ESwL所自排或经手术取出的尿石标本进行成份定性分析, 初步了解了尿石化学成分, 并比较上下尿路结石晶体成分的特点、尿结石成分的性别及年龄差异, 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本研究显示, 尿结石以草酸钙和磷酸钙石比例最高, 占39.2%; 其次是草酸钙和尿酸盐石, 占16.8%; 单纯的草酸钙石占14.2%。含草酸盐结石占72.4%, 含磷酸盐结石占45.7%, 含碳酸盐结石占18.2%, 含尿酸或尿酸盐结石占26.3%。钙盐检出率最高达93.5%, 草酸盐检出率为78.0%, 且结石多以混合结石的形式出现, 主要为草酸钙和磷酸钙及尿酸盐的混合结石, 与国内其他的报道类似[2]。本研究发现, 含碳酸钙的尿石大多数能检测到磷酸盐成分, 提示与尿路感染诱发结石有关[3]。分析原因可能与变形杆菌或大肠杆菌造成较多的尿路感染有关, 这些细菌将尿素分解为氨, 使尿变成碱性, 同时细菌及其引起坏死组织等也可作为结石的核心而导致结石生成, 进而诱发了磷酸镁铵等感染性结石[4]。所以, 对于伴有尿路感染的尿路结石患者, 及时治疗泌尿系感染对预防结石复发十分重要[5]。上、下尿路结石在碳酸盐、磷酸盐、钙盐、尿酸及尿酸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下尿路结石以尿酸结石及草酸钙和磷酸钙混合为主, 提示上、下尿路结石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 有待进一步探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楠. 重视肾结石的诊断及内科治疗[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4, 20(5): 380-470. [本文引用:2]
[2] 叶章群. 泌尿系结石研究现况与展望[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5, 22(3): 261-262. [本文引用:2]
[3] Nicole L Miller, James E Lingeman, 张鹏. 肾结石的治疗[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7, 4(10): 225-230. [本文引用:1]
[4] Halperin ML, Cheema DS, Kamel KS. Physiology of acid-base balance: links with kidney stone prevention[J]. Semin Nephrol, 2006, 26(6): 441-446. [本文引用:1]
[5] Naas T, Al-Agili S, Bashir O. Urinary calculi: bac-teriological and chemical association[J]. East Mediterr Health J, 2001, 7(4-5): 763-77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