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盛礼建,男,1970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血液学检验工作。
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将69 例CNSI患者分为病毒性脑炎组、结核性脑炎组、化脓性脑炎组,将30例神经症或偏头痛患者设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所有患者血浆uPA及uPAR水平。
结果化脓性脑炎组、结核性脑炎组uPA及uPAR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 P<0.01)。血浆uPAR水平改变与uPA同步,但uPAR升高水平高于uPA。
结论血浆uPA及uPAR水平在化脓性脑炎、结核性脑炎中升高明显。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uPA)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是近年特别受关注的2个纤溶因子, 他们除了纤溶效应外, 还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修复和组织重塑等过程[1, 2]。最近有研究显示, uPA 和uPAR在参与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仅仅在于恶性肿瘤病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评价上[3], 而且与机体炎症性疾病有密切关系[4, 5]。但文献报道的炎症性疾病与血浆uPA及其受体的关系仅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6]和胰腺炎[7]。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是临床上重要而常见的炎症性疾病, 推测存在uPA和uPAR介导的炎症反应。我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CNSI患者血浆uPA和uPAR水平进行测定, 探讨uPA和uPAR在CNSI中的变化。
将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东阳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CNSI患者69 例, 根据病史、体征、化验检查、脑电图(EEG)、头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或磁共振成像(MRI)、治疗后病情演变、临床确诊并资料完整。按患者感染的类型不同分为:(1)病毒性脑炎组28 例(男 15 例, 女 13 例), 年龄 2~73 岁, 其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7例, 腮腺炎病毒感染 3例, 乙型脑炎 5 例, 病毒性脑膜脑炎 5 例, 未分类 8 例; (2)结核性脑炎组18例(男10 例, 女 8 例), 年龄 10~59 岁; (3)化脓性脑炎组:23例(男 9 例, 女 14 例), 年龄 2~53 岁, 其中颅脑手术后并发感染 5 例; (4)对照组30例, 筛选同期因头痛而住院, 后确诊为神经症或偏头痛的患者, 男13 例, 女 17 例, 年龄 15~68 岁。
颅脑手术后并发感染者在确诊后24 h内采集, 其余患者和对照组均为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 每份标本加入含有0.109 mol/L枸橼酸钠溶液抗凝剂试管, 分离血浆并保存于-70 ℃低温冰箱待测。
uPA和uPAR测定用ELISA。试剂为美国ADI公司产品, 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用ELISA检测仪(Bio-RAD Model 450 Microplate Reader USA)测定波长450 nm处的吸光度值。绘制不同浓度标准品与吸光度值的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血浆uPA和uPAR的浓度。所有受试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葡萄糖、蛋白质)由日立 7600 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 试剂为厂家原装试剂。白细胞计数经手工计数完成, 稀释液自配, 配制方法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8]。
实验数据用
CNSI患者血浆uPA和uPAR水平变化结果见表1。病毒性脑炎组uPA和uPA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化脓性脑炎组和结核性脑炎组uPA和uPAR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 0.01), 且化脓性脑炎组uPA和uPAR水平高于结核性脑炎组(P< 0.01)。
![]() | 表1 CNSI患者血浆中uPA和uPAR浓度( |
CNSI是由多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所致的感染, 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包括脑膜、脑实质、脊髓、蛛网膜等的炎症或病灶形成。许多CNSI进展迅速, 能在短期内造成死亡或终生损害。
uPA及uPAR除了纤溶效应外, 也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病理过程[3, 4, 9], 如血管生成、胚胎植入、组织重构等。此外, uPA及uPAR在各种组织炎症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 10], 如参与细胞的迁移和黏附, 具有趋势化作用, 诱导炎症时白细胞的化学趋化及形状的改变; uPAR可以与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结合, 诱导白细胞黏附和趋化。Edward等[11]研究显示, uPA可以增加强脂多糖(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反应, 因此可以加强体内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
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类型CNSI患者血浆中uPA及uPAR的水平, 探讨了uPA及其受体uPAR的水平差异在不同类型CNSI患者中的变化, 并为探讨其可能的机理奠定基础。本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性脑炎组uPA和uPA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化脓性脑炎组和结核性脑炎组uPA和uPAR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及对照组(P< 0.01), 且化脓性脑炎组uPA和uPA水平高于结核性脑炎组(P< 0.01)。该结果提示uPA及其受体uPAR可能参与化脓性脑炎和结核性脑炎患者炎症细胞的迁移和黏附, 诱导和加强中性粒细胞炎性反应。当CNSI患者血浆中uPA和uPAR水平增高, 可提示排除病毒性脑炎。
综上所述, 不同类型CNSI患者血浆中uPA及其受体uPAR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可能为化脓性脑炎、结核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实验室信息。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