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酶法和两步酶法测定儿童血清三酰甘油结果的比较
李启亮, 李玉清, 靳剑芸
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北京 100045

作者简介:李启亮,女,1979年生,硕士,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关键词: 三酰甘油; 酶法; 儿童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10-0776-01

目前几乎所有的临床实验室都用酶法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酶法检测TG又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之分。用一步法测定的除TG外, 尚包括游离甘油(FG)。为了消除FG的干扰, 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推荐甘油磷酸氧化酶(GPO)-过氧化物酶(PAP)法的两步酶法作为TG常规测定方法, 该法不增加试剂成本和工作量, 适合自动化分析。我们着重通过分析正常儿童和患儿血清TG检测结果, 分析和评价这2种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美国Beckma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TG检测试剂, 校准品为Beckman多项定标液, 批号M704491; 质控品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多项质控血清。

2. 临床样本 以北京儿童医院保健科健康体检儿童200名作为TG正常组; 150例高血脂患儿血清作为高TG组(TG> 1.7 mmol/L), 其中糖尿病患儿50例、肾病患儿50例、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引起高血脂的患儿50例。

3. 样本检测 利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分别测定TG正常组和高TG组的TG水平, 并且进行比较。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x̅±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TG正常组一步法和两步法测定TG结果无明显差异(t=0.576, P> 0.05)。高TG组一步法和两步法测定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 P> 0.01), 见表1

表1 TG正常组和高TG组一步法和两步法TG测定结果( x̅± s, mmol/L)
三、讨论

两步法的原理是首先使血清与不含有脂蛋白酯酶(LPL)的试剂发生反应, 因试剂中不含LPL, 所以血清中TG不能水解, 而血清中的FG在甘油激酶(GK)和GPO的催化下生成H2O2, 然后加入LPL和4-氨基替比林(4-AAP), 水解TG, 生成红色的苯醌亚胺。在500 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从而排除了FG的干扰。这种方法不增加费用和工作量, 适合于一般的临床实验室开展。

本研究按照TG值< 1.7 mmol/L的标准[1]将研究对象分为TG正常组和高TG组。结果显示TG正常水平组一步法和两步法TG测定值无差异。但在高TG组中, 由糖尿病和肾病引起的高TG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为:(1)严重的糖尿病和肾病时, 脂肪动员活跃, 脂肪组织中的TG在脂肪酶的作用下, 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2)糖尿病患者的血清中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者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抑制脂肪分解的能力下降, 从而导致脂肪分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2]。L-Asp的副作用之一是主要影响TG的代谢, 出现高脂血症。这种高脂血症呈一过性良性经过, 无需特殊治疗, 也不需要调整L-Asp的用量及用法。L-Asp组一步法和两步法测得的TG值无明显差异, 说明FG对这组患儿TG检测的影响比较小。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分析来看, 当TG< 1.7 mmol/L时, FG对TG测定的影响不大; 当TG> 1.7 mmol/L时, FG对TG的测定有一定的影响。虽然高TG组中确实有一部分病例一步法和两步法测得的TG值无明显差异(如L-Asp等引起的高血脂症)。但从实际临床工作来看, 多数情况下FG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糖尿病和肾病引起的高血脂患儿不宜使用一步法测定TG水平。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周新, 涂植光, 鄢盛恺, .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76-278. [本文引用:1]
[2] 李晨钟, 张素华, 邱鸿鑫. 胰岛素抵抗综合征[J].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1995, 15(4): 169.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