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后产生抗E抗体引起溶血反应一例
周益琴, 王惠姣, 章丽琴
金华市人民医院输血科,浙江金华 321000

作者简介:周益琴,女,1970年生,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骨髓细胞形态学与临床输血工作。

关键词: Rh血型抗原; 抗E抗体; 血管外溶血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10-0768-02

临床上出现的溶血反应除ABO血型不合之外, 少部分为Rh(D)血型不合所致, 即由Rh(D)抗原阴性患者输入Rh(D)抗原阳性的血液后产生抗Rh(D)抗体所致。此类报道已不少见。由Rh血型其他抗原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各地虽均有报道, 但金华地区报道少。我院最近遇到1例Rh(D)阴性患者(表型为CcDee), 当输入含E抗原血液后, 导致输血后溶血反应, 因临床少见, 为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提高临床输血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特报道。

一、材料和方法

1.病例 患者男, 57岁, O型Rh(D)阳性血型, 因上消化道出血入住金华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经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 有多次输血史, 均未出现输血反应), 查血常规:白细胞:51.3× 109/L, 中性粒细胞:93.6%, 淋巴细胞:2.20%, 单核细胞:4%, 嗜碱性粒细胞:0.2%, 血红蛋白:47.0g/L, 血小板:87× 109/L, 因血红蛋白低, 临床医生要求输注红细胞悬液2U。所有配血操作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应用聚凝胺法, 主、次管均未出现凝集。生理盐水交叉配血也未出现凝集现像。次日患者出现寒战、高热, 皮肤黏膜黄染, 各项检查结果:总胆红素162.5 mmol/L, 直接胆红素26.3 mmol/L, 间接胆红素136.2 mmol/L, 结合珠蛋白为0, 尿隐血+++, 尿红细胞镜检(-), 尿胆原++, 尿蛋白+++, 血红蛋白下降为40 g/L,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检查结果提示为典型 迟缓性血管外溶血。遂将患者红细胞、献血员红细胞再次进行定型, 均为O型Rh(D)阳性血型, 血型无误; 再次抽取患者的血与献血员血进行生理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时出现了凝集现象; 凝聚胺交叉配血时, 发现主、次管出现凝集现象, 而次侧管未出现凝集现象, 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 患者体内的血清效价越来越高, 主侧管出现的凝集块越来越明显, 即怀疑为患者血清内出现不规则抗体所致。

2.方法 (1)A、B、O型试剂红细胞及谱细胞:均由上海血液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凝聚胺试剂由合肥天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2)吸收放散试验:将患者血清用CcDEE细胞37℃吸收, 直接吸收后的血清与CcDEE细胞不发生凝集。再将吸收后的细胞56℃乙醚作放散试验, 所得的放散液与CcDEE凝集而不与CcDee细胞发生凝集, 进而证明该患者血清中含有IgG型抗E抗体; (3)抗体效价测定:对患者输血前、后的血标本进行抗体效价测定, 前者效价较低为4, 后者效价明显提高为32。

二、结果

患者血清与试剂红细胞反应格局见表1

表1 患者血清与试剂红细胞反应格局
三、讨论

人类血型抗原从发现至今已有26个血型系统, 200多个抗原, 其中以ABO、Rh血型免疫原性最强。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 临床输血不仅考虑ABO血型系统配血的相合, 而且更应注重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 其中以Rh血型系统与临床输血的关系最为密切。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血型系统之一, 其抗原性的强度, 可能仅次于A及B抗原。在Rh抗原中以D最强, 以下是E、C、c、e。在人体免疫所引发同种抗体的研究中, 证明C、e、E及c抗原的免疫原性比D抗原者为低。在这4种抗原中, 抗E是最常见的抗体, 其次为抗c抗体。抗E抗体包括IgM和IgG 2种性质。IgM抗E有时能天然发生, 并且有完全的抗体性质, 在室温反应良好。但常见的是免疫性抗体, 最适温度37℃。因其可以在盐水介质中检出, 故在临床输血中较容易发现。而对于含有IgG抗E的病例中, 多数患者都曾有输血史[1], 但也出现于有妊娠史患者[2]。我们实验中的患者红细胞上缺乏E抗原, 有多次输血史, 由于受献血者红细胞上E抗原的刺激, 血清中产生高效价的IgG型抗E抗体, 从而出现临床上典型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为确保输血安全, 每次输血前应做不完全抗体筛选实验, 并尽量使用能反映当前血液免疫状态的标本, 使用微柱凝胶技术, 避免由ABO、Rh(D)以外的血型抗体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尤其对于有输血史、妊娠史、肿瘤及血液病患者, 更应对Rh血型鉴定、酶法及抗体检查或抗人球蛋白试验的重视。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方春富, 蒋燕. 多次输血产生IgM、IgG抗E引起配血不合1例[J]. 中国输血杂志, 2003, 16(3): 208-208. [本文引用:1]
[2] 张普山, 林俊华, 叶汉深. 抗E引起配血不合两例[J]. 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2): 441-442.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