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前处理流程优化的评价
张春燕, 吴炯, 宋斌斌, 陈政君, 郭玮, 潘柏申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32

作者简介:张春燕,女,1976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通讯作者:郭 玮,联系电话:021-64041990-2376

摘要
目的

评价流程优化在标本前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精益思想”分析中山医院检验科生化组目前的标本前处理流程并进行优化,评价流程优化前、后标本前处理的改善情况。

结果

在标本前处理流程中应用真空管和条形码,对离心起始位置的设置、离心步骤的顺序以及标本前处理的批次进行优化。通过以上改进措施,使中山医院检验科生化组完成100个血清标本的前处理时间由过去的56.0 min缩短为现在的21.5 min,工作效率提高了61.6%。

结论

运用流程优化对实验室检验流程进行必要的改进,可以大大缩短标本的前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流程优化; 标本前处理; 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10-0761-03

加快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urn around time, TAT)已经成为实验室检测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之一。在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无法改进时, 缩短标本前处理时间是加快检验结果回报时间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科室采用流程优化理念按照“ 精益思想” 原则为对检验科标本前处理流程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措施, 通过合理布局减少检验人员的单次步行路程和往返次数, 减少无效的工作量, 从而节约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TAT。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价中山医院检验科生化组标本前处理流程优化措施效果。

材料和方法
一、 器材

秒表。

二、方法

分析中山医院检验科生化组的标本前处理流程, 实施4项优化措施。综合4项优化措施, 评价总体效率。

1. 使用真空管和条形码取代玻璃管和纸质申请单 采用纸质申请单标本的前处理步骤主要包括:编号-信息录入-离心-吸样4个关键步骤。改用真空管和条形码后的前处理步骤主要包括:编号-信息录入-离心3个关键步骤。用秒表仔细计时优化前、后处理100个标本时, 每一个操作步骤所需的时间, 评价优化措施的效果。

2. 优化离心过程 在离心机上设置离心起始位置, 方便离心时标本放入和取出时标本归位(标本归位是指离心后放回标本架时辨认编号、排序和核对)。用秒表仔细计时优化前、后处理100个标本时离心前标本放入和离心后标本归位所需的时间, 评价优化措施的效果。

3. 先离心后编号 采用真空管和条形码后仍需编号、信息录入、离心和离心后核对等操作步骤。如果先进行编号和信息录入, 在离心后标本取出时需将标本按顺序排列, 并仔细核对标本编号。若将离心过程提前后, 可以省却按顺序排列和核对编号的操作。用秒表仔细计时优化前、后处理100个标本中每一个操作步骤所需的时间, 评价优化措施的效果。

4. 增加标本处理批次 将100个标本分别按1个批次、2个批次(每批50个)、和5个批次(每批20个)进行处理, 用秒表仔细计时, 评价优化措施的效果。

结 果
一、使用真空管和条形码前、后操作时间比较

使用真空管和条形码后, 处理100个标本的关键步骤中编号、信息录入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并可省去吸样步骤,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见表1

表1 使用真空管和条形码前、后操作时间比较(100个/min)
二、设置离心起始位置前、后操作时间比较

在离心机上设置离心起始位置, 离心100个标本归位的时间缩短36.7%, 见表2

三、将离心环节提前后处理100个血清标本

优化前离心标本归位需1.9 min, 优化后1.1 min, 缩短42.1%。

表2 设置离心起始位置前、后操作时间比较(100个/min)
四、增加标本处理批次

将100个标本分别按1个批次、2个批次(每批50个)、和5个批次(每批20个)进行处理, 所需时间分别为26.4 min、21.1 min、18.0 min, 分别缩短20.1%和31.8%, 见图1

图1 批次对前处理时间的影响

五、评价4项优化措施在处理100个标本时的流程

优化前需要56.0 min, 而优化后仅需要21.5 min, 效率提高了61.6%, 见图2

图2 优化前、后的比较

讨 论

标本前处理流程绝大部分为人工完成, 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操作时间的波动性较大, 是影响标本前处理时间的主要原因。我们按照“ 精益思想” 的原则对生化组标本前处理流程实施了4大优化措施并评价其效果:(1)使用真空管和条形码; (2)在离心机上设置离心起始位置; (3)将离心环节提前; (4)增加标本处理批次。

使用真空管和条形码, 明显提高了编号、信息录入和离心过程的效率, 并可省去吸样步骤。优化前因使用纸质检验申请单, 编号分为3个环节:采号(将检验申请单和标本位置号对应)、归类(将检验项目相同的标本归在一起)、写号(赋予标本ID号)。信息录入需要人工输入患者信息, 故工作量大, 花费时间长, 也容易出错。标本管是玻璃试管, 不能直接上机检测, 需要将血清吸到标本杯中再上机检测。而使用真空管和条形码后, 采号环节省去, 编号需要的时间显著减少。信息录入方式已由人工输入转化为条形码扫描, 故花费的时间大大缩短, 也减少了差错, 提高了质量。使用了真空管, 标本管可以直接上机检测, 省去吸样环节, 大大缩短了标本前处理的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节省了人力。另外, 使用真空管也可缩短离心前标本放入的时间, 因相同种类的真空管抽血量基本一致, 离心时配平较优化前快速。使用真空管和条形码时标本前处理流程中效率最显著的措施。

离心过程包括3个环节, 离心时间固定不变, 离心前标本放入和离心后标本归位为影响离心过程时间长短的关键步骤。优化前, 标本从离心机取出归位时, 经常需要寻找起始标本号, 容易出现差错并浪费时间。为每台离心机设定离心起始位置, 方便离心时标本放入和取出时标本归位。优化后, 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起始标本号, 迅速将标本取出并归位, 这是缩短离心过程的主要因素。

调整离心过程在整个标本前处理流程中的顺序也是一项优化措施。按传统思路总是先编号、信息录入再离心。优化后离心过程转移到流程的首位, 先离心再编号和信息录入。在标本验收登记后直接离心。因标本还未编号, 离心后标本归位时核对标本ID号的步骤就可取消, 缩短了离心过程的时间, 也减少了标本归位时放入发生差错的可能性。

增加标本的处理批次是“ 精益思想” 在标本前处理流程中体现。传统的标本前处理总是希望等待足够量的标本集中一个批次处理, 必然增加了标本等待的无价值时间。引进“ 精益思想” 的理念, 增加标本处理批次, 将大批量标本分解成小批量进行处理, 使小批量标本尽早到达检测环节, 缩短标本前处理时间, 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TAT。

“ 六西格玛” 和“ 精益思想” 的理念有利于摒弃流程中冗余的节[2]和消除浪费[3] 。我们将其用于不断优化标本前处理过程, 处理100个血清标本的时间与优化前相比缩短了61.6%(见图2)。

流程的优化与再造是一个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过程, 而缩短TAT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则不仅仅局限于标本前处理流程的优化, 应当考虑到检验业务流程的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标本前处理流程的优化目的也不仅仅是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更包括提高质量。本研究以中山医院检验科生化组的日常实际工作为出发点, 对其标本前处理流程优化进行分析评价, 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从而能够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快、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Hammer M, Champy J.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M].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1993: 113-155. [本文引用:1]
[2] 胡祖斌, 易红, 刘蔚, . 医院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的理论和方法[J]. 中国医院管理, 2005, 25(12): 17-20.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