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中允许总误差适宜性的探讨
张健, 朱宇清, 徐翀, 陆银华, 葛丹红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上海 201206

作者简介:张 健,男,1970年生,博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免疫学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室间质评的方法变异及实际允许误差范围,并比较与不同国际标准及生物学变异要求提供的允许总误差(TEa)的差异,探讨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TEa设置对当前分析质量水平的适宜性。

方法

以上海市2010至2012年的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为基础,计算不同方法组在6次室间质评计划中30个样本的合成变异系数(CV),根据合成CV计算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室间质评的实际TEa,比较其与德国Rilibak质控指南、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会(RCPA)质量要求和生物学变异数据合成的TEa的差异。

结果

在6次室间质评计划中,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前列特异性抗原(PSA)的实际TEa分别为22.63%、22.43%、19.30%、21.56%、27.43%和19.55%,与Rilibak的TEa比较接近,能达到生物学变异数据合成的适合水平的TEa要求,但高于RCPA的TEa范围。

结论

上海地区的肿瘤标志物室间质评计划的实际TEa水平接近或符合德国Rilibak的要求,略低于比较严格的澳大利亚RCPA的TEa要求,TEa设置方法能够满足当前的质量水平分析。

关键词: 室间质量评价; 允许总误差; 肿瘤标志物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4)05-0549-04
Evaluation on the suitability of allowable total error for tumor markers in Shanghai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
ZHANG Jian, ZHU Yuqing, XU Chong, LU Yinhua, GE Danhong
Shanghai Center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hanghai 20012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ethod variation and actual allowable error range for tumor markers in Shanghai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biological variation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ility of allowable total error (TEa) for tumor markers.

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of Shanghai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 from 2010 to 2012, 30 samples were analyzed to calculate synthetic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CV)of different methods for tumor markers, for 6 times. The actual TEa of tumor markers in Shanghai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 was calculated by syntheticCV and compared with the Rilibak quality control guide in Germany and the Royal College of Pathologists in Australia (RCPA) quality and biological variation requirements.

Results

In 6 times of Shanghai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 the actual TEa of alpha-fetoprotein(AFP),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carbohydrate antigen(CA) 125, CA153, CA19-9 and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 were 22.63%, 22.43%, 19.30%, 21.56%, 27.43% and 19.55%, which were closed to the Rilibak TEa requirements and biology variation TEa desirable requirements, but was superior to the TEa of RCPA requirements.

Conclusions

In Shanghai, the actual TEa of tumor markers in Shanghai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 is clos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German Rilibak and slightly below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more strict Australian RCPA TEa, and TEa in Shanghai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Scheme can meet the current quality level.

Keyword: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Allowable total error; Tumor marker

室间质量评价是临床实验室评估检测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要求临床实验室开展的检测项目应该参加卫生部门认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通过参与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临床实验室可以通过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分析检测方法的临床适用性,不断改进检测项目的分析质量。目前,国内的室间质量评价的标准是参照国家标准《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B/20032301-T-361)执行,其允许总误差(TEa)采用的是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A'88)的室间质评的TEa。对于一般的免疫学检测项目,CLIA'88提供的多是x- ±3 s的方式表示的质量要求,而不是用固定的百分差值来表示的TEa。这种总误差的计算方式只与相同方法组的离散程度相关。对于离散程度较大的检测方法,只要满足本方法组的x- ±3 s要求,即能通过室间质量评价的要求;而对于离散程度较小的方法,较小的偏差也可能超出本方法组的x- ±3 s要求而造成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失败。因此,一些相关地区或国家先后制定了以靶值±百分偏差的方法来表示TEa,如德国Rilibak质控指南(German Guidelines for quality)、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学会(RCPA)质量要求和生物学变异数据计算的TEa等。但是在实际的质量评价过程中,何种TEa适合正确的评估参评实验室的分析性能,需要仔细的策划和考量[ 1]。因此,我们以上海市2010至2012年的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为基础,分别引用CLIA'88、德国Rilibak质控指南、RCPA质量要求和生物学变异数据合成的TEa,探讨适合当前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分析质量水平的TEa。

材料和方法

一、样本来源

2010至2012年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肿瘤标志物检测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实验数据为研究样本,共6个连续批次,30个检测样本。质控品全部采用英国朗道公司和美国伯乐公司产品。

二、评价项目

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共6个临床使用最多的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检测系统使用单位数少于8家的检测项目应用综合组的评价标准,允许范围为所有实验室数据的剔除离群值之后的x- ±3 s

1.评价项目平均变异系数( CV)的确定 评价项目的允许范围为所有实验室数据的剔除离群值之后的x- ±3 s。为了将x- ±3 s的方式表示的允许范围转化成百分差值表示的TEa,可以计算每一个质评样本的 CV。计算6次室间质评30个样本检测结果的 CV,再计算出该评价项目的合成 CV,再以3倍的合成 CV代表实际的TEa水平。合成 CV的计算方式如下:

CV合成=[( CV12 + CV22 + CV32 + CV42 + CV52… CV302)/30]1/2

2.评价项目当前设定的TEa水平的评价 上述6项肿瘤标志物以合成 CV表示的TEa水平,比较于德国Rilibak质控指南中的TEa-Rili、RCPA质量要求中的TEa-RCPA和生物学变异数据计算的TEa-Bio的差异,分析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检测质量。

三、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提供的探索性分析、描述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模块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一、 6项室间质评项目在不同检测系统中的分析性能

以检测系统作为室间质评结果评价的分组依据。分组统计的数据在剔除离群值后计算 s CV。计算6次室间质评30个样本的合成 CV及所有方法组的合成 CV,结果见表1。将每种测定方法的合成 CV与所有方法的合成 CV比值作图,比较不同方法组内的 CV,结果见图1

表1 2010至2012年上海地区肿瘤标志物主要测定方法组的合成 CV (%)

图1 肿瘤标志物不同测定方法组内 CV的比较

二、不同TEa的横向比较

将所有方法的3倍的合成 CV确定为当前上海市室间质评计划的实际TEa-SHCCL。AFP、CEA、CA125、CA153、 CA19-9、PSA的实际TEa分别为22.63%、22.43%、19.30%、21.56%、27.43%和19.55%。与不同的国际标准及生物学变异的TEa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6项肿瘤标志物室间质评不同标准的TEa的比较 (%)

讨 论

室间质量评价是临床实验室检测能力获得认可的外部评估方式,科学合理的组织室间质评计划对于正确评估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室间质量评价中,需要确定被评价方法组的靶值和测定结果的允许误差范围[ 1]。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由于缺少公认的参考测定方法和参考物质,多数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均以检测系统的稳健统计均值或中位数作为靶值,以方法组的±3 s作为测定结果的允许范围[ 2]。但是以靶值±百分偏差方法建立的TEa可以较直观的比较不同检测系统在室间质量评价中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减少精密度较差的实验方法在室间质评中的通过率,从而为实验室改进检测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3]。但是如果方法的当前工艺水平较高,相同方法组的实验室间变异较小,使用靶值±百分偏差的方法来确定TEa显得过于宽松。因此,需要根据当前室间质量评价中检测方法的平均变异程度制定适合的TEa,才能保证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使室间质量评价计划切实的促进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改进。

单次的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样本的稳定性、样本的运送环境、检测方法及试剂的稳定性等。通过多次调查结果的综合统计,将可能减少相关因素的影响,较真实的反应检测方法在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中的变异程度。因此,本研究根据上海市2010至2012年的6次肿瘤标志物室间质量评价计划中30个样本的数据计算合成 CV,并由此计算实际TEa,以期综合反映当前室间质评中不同检测系统的平均变异程度[ 4]。在8个不同的检测系统中,AFP、CEA、CA125、CA153、 CA19-9、PSA的实际TEa分别为22.63%、22.43%、19.30%、21.56%、27.43%和19.55%。表2结果显示,上海地区的TEa与德国Rilibak的要求比较接近,同时能达到生物学变异数据合成的适合水平;但与澳大利亚RCPA的TEa相比,实际TEa范围大于澳大利亚RCPA的TEa范围。因此,上海地区的肿瘤标志室间质量评价计划虽然采用±3 s的方法进行评价,TEa设置方法也能够满足当前的质量水平分析;但个别检测方法的离散度较大,如DSL方法的AFP(11.72%)、CA19-9(19.58%);HKT的CEA(13.09%),其TEa超过30%。应用这些检测方法的实验室将可能影响检测质量,室间质量评价机构应该通过合适的方式对其用户给予警示。

室间质量评价的TEa除了作为室间质量评价的标准,也是实验室制定相关质量控制措施的参考依据[ 5]。因此,制定符合当前质量水平的TEa对于改进地区性的检测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的统计数据中,BKN和TOH组的实验室数量较少,为10家左右;而ROH和ABT的实验室较多,分别为58和38家。因此,BKN和TOH组的数据可能并没有真实的反应出方法组的实际误差水平,需要更多的实验数据验证。

(收稿日期:2013-12-23)

(本文编辑:储怡星)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Fraser CG, Kallner A, Kenny D, et al. Introduction: strategies to set global quality specifications in laboratory mediciine[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1999, 59: 477-478. [本文引用:1] [JCR: 1.294]
[2] Meany DL, Chan DW. Comparability of tumor marker immunoassays: still an important issue for clinical diagnostics[J]. Clin Chem Lab Med, 2008, 46(5): 575-576. [本文引用:1] [JCR: 3.009]
[3] Erden G, Barazi AO, Tezcan G, et al. Biological variation and reference change values of CA 19-9, CEA, AFP in serum of healthy individuals[J]. Scand J Clin Lab Invest, 2008, 68(3): 212-218. [本文引用:1] [JCR: 1.294]
[4] Nevalainen D, Berte L, Kraft C, et al. Evaluating laboratory performance on quality indicators with the six sigma scale[J]. Arch Pathol Lab Med, 2000, 124(4): 516-519. [本文引用:1] [JCR: 2.781]
[5] 张 莉, 张 健, 陆银华. 不同允许总误差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性能评价与质量控制规则选择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 2010, 25(5): 382-384.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