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高玲,女,1959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检测与质量控制的研究。
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胃蛋白酶原Ⅱ(PGⅡ)进行初步方法学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5-A及EP10-A2文件提供的方法,对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PGⅡ进行初步的评价。
结果PGⅡ的低值样本批内变异系数( CV)为 2.05%、批间 CV为 1.60%、日间 CV为 3.92%、总 CV为 4.70%;高值样本批内 CV为 1.70%、批间 CV为 1.21%、日间 CV为 3.79%、总 CV为 4.32%。当PGⅡ浓度分别为9.6、24.7、39.8 μg/L时,相对偏倚分别为-0.18、-0.47、-0.39 μg/L,总不精密度分别为4.98%、2.39%、2.71%。测试间的携带污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 Y =0.975 7 X -0.016 8,决定系数( R2)=0.998 7。
结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PGⅡ的精密度符合EP5-A文件标准,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线性、偏倚、总不精密度及抗交叉污染能力均达到EP10-A2文件标准,符合临床应用要求,适用于实验室常规测定。
To evaluate primarily the detection of pepsinogen Ⅱ (PGⅡ) by latex-enhanced immunoturbidimetry assay,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NCCLS) EP5-A and EP10-A2 documents, the detection of PGⅡ by latex-enhanced immunoturbidimetry assay was evaluated primarily.
ResultsThe within-run, between-run,between-day and total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 CV) of samples with low concentration of PGⅡ were 2.05%,1.60%,3.92% and 4.70% respectively. The within-run, between-run,between-day and total CV of sample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 of PGⅡ were 1.70%,1.21%,3.79% and 4.32% respectively.When PGⅡ concentrations were 9.6, 24.7 and 39.8 μg/L,the relative biases were -0.18,-0.47 and -0.39 μg/L respectively. The total imprecisions were 4.98%, 2.39% and 2.71%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otal carry-over ( P>0.05). The equation of linear regression of PGⅡ was Y =0.975 7 X -0.016 8,and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0.998 7.
ConclusionsThe latex-enhanced immunoturbidimetry assay for the PGⅡ detection with good repeatability meets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EP5-A document for precis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EP10-A2 document for the linearity, bias, total imprecision and carry-over. It is suitable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 分为PGⅠ 和PGⅡ 2种亚型[1]。PGⅠ 主要由胃主细胞和黏膜颈细胞分泌; PGⅡ 主要由胃贲门的贲门腺、胃窦的幽门腺及近十二指肠的Brunner腺产生, 前列腺和胰腺也产生少量PGⅡ 。胃黏膜合成的PGⅡ 约为总量的25%。大部分在胃腔内活化成胃蛋白酶, 只有约1%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循环, 由尿排出, 血清PGⅡ 浓度可反映其分泌水平。
血清PG水平可反映胃黏膜的功能和状态[2]。胃黏膜发生病变时, 血清PGⅡ 浓度也随之发生改变。同时结合PGⅠ 和PGⅡ 的检测结果[3]是监控胃炎、胃溃疡等胃黏膜病变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效果、判断萎缩性胃炎进程及早期发现胃癌[4]及胃癌术后是否复发[5]的手段之一。
目前, 临床上仍然主要依靠X线双重对比造影、胃镜等形态学诊断手段为胃癌早期及胃黏膜疾病诊断[6]。 但X线检查存在射线暴露危险, 而胃镜检查患者又较难接受。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PGⅡ 浓度具有简便快速、安全可靠和费用低廉等优点, 适合于胃癌的早期筛查, 具有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为了探讨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能否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我们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5-A文件[7]及EP10-A2文件[8]对其进行了初步评价。
PGⅡ 定值质控血清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08-0725), 低值样本的PGⅡ 赋值为9.6 μ g/L; 高值样本的PGⅡ 赋值为39.8 μ g/L。将高值样本和低值样本1∶ 1混合得中值样本, 其PGⅡ 赋值为24.7 μ g/L。高、低值样本按每天用量(约200 μ L)把各水平样本进行分装, 并保存于2~8 ℃冰箱备用。测定前取出, 室温放置30 min后使用。中值样本每天按所需用量(约200 μ L)用前新鲜配制。取另一定值质控血清(批号:10-0621), 低值浓度为10.6 μ g/L; 高值为43.2 μ g/L。将高值样本和低值样本以1∶ 1混合得中值样本M0(26.9 μ g/L)、高值样本与中值样本MO以1∶ 1混合得中值样本M1(35.1 μ g/L)、低值样本与中值样本MO以1∶ 1混合得中值样本M2(18.8 μ g/L), 由此共得到5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 然后进行测定评价。
仪器为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PGⅡ 检测试剂盒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样本中的PGⅡ 与被乳状液粒吸附的抗体引起抗原抗体反应, 形成免疫复合物。在700 nm波长处检测浊度的变化, 其变化程度与样本中的PGⅡ 浓度成正比。
1. 精密度评价 依据 EP5-A文件。分别取低值和高值混合血清2份, 每天测定2次, 2次测定间隔不少于2 h。每次测定对样本均作双份检测, 共测定 20 d。每次测定至少做 1个质控。分析PGⅡ 低值样本与高值样本的总不精密度(CV)(包括批内、批间、日间和总不精密度)。
2. EP10-A2文件初步评价 常规开机后, 用配套的定值样本校准仪器, 同时测定厂家配套质控。测定方法及顺序:每天按中、高、低、中、中、低、低、高、高、中的顺序测定各浓度样本1批, 连续测定5 d。每批测定为连续测定, 第1个中值仅作为测定起始用, 不纳入统计。若后面9个数据中的任何一个不合格, 则全部数据都必须弃掉, 重新测定。
3. 结果的判断标准 依据EP10-A2文件的规定及参照实验室间质评的要求, 基于当前技术水平的目标和根据参考值制定的标准:可允许误差限度(%)=± 1/4[(参考范围上界-参考范围下界)/参考范围均数]× 100%。生产厂家提供了产品性能偏差不超过± 10%, 测定值的变异系数(CV)≤ 10%, 但厂家并未提供参考范围, 建议各实验室根据年龄、性别、饮食、地域的不同自行建立参考范围。因此, 参照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的正常参考范围[11][PGⅡ 为(10.6± 5.9)μ g/L]得出实验最大允许总误差为27.83%, 最大允许相对偏倚为5.10%, 最大允许不精密度为11.60%。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回归与方差分析、总不精密度统计分析及偏倚分析。
1. 绘图及目测初评 目测离群点以样本赋值为X轴, 测定值与赋值得差值为Y轴作偏差散点图, 每个点均应标于图上。结果显示无离群点, 精密度良好。参照《临床检验方法学评价》, 计算是否有离群点[9], 证明目测结果无误, 见图1。
2. 目测线性 以赋值为X轴、测定值为Y轴, 低值、中值M0、中值M1、中值M2、高值5个赋值均应在该线相应位点上。根据低值、中值M0、中值M1、中值M2及高值5个浓度共25个测定值的均值及理论值, 画出测定线。结果显示线性良好, 偏倚小, 见图2。
3. 数据分析 将测定结果填入EP10-A2文件所设计的数据处理表格中(所用表格包括:每天的原始数据汇总、偏倚总结、不精密度总结、每天的多元回归计算、回归系数的t检验及多元回归汇总), 并按要求计算, 得出最后统计结果。(1)偏倚分析:见表2; (2)不精密度分析:.允许总不精密度(CV)为 11.60%, 低值不精密度(CV)为4.98%, 可接受; 中值不精密度(CV)为 2.39%, 可接受; 高值不精密度(CV)为2.71%, 可接受; (3)多元回归分析数据:所有分析批次的单样本符号检验结果见表3。利用单样本符号检验, 截距、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与“ 0” 作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斜率与“ 1” 作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 表2 PG II 3个不同水平样本连续5 d测定的偏倚计算结果 |
![]() | 表3 3个不同水平PG II样本连续5 d测定的多元回归分析 |
NCCLS设计并推荐的精密度评价方法(EP5-A文件)能够较为严密、客观地反映出检测系统的精密度[12]。EP10-A2文件主要用于评价临床实验室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偏倚和不精密度, 可用于对自动分析仪、试剂盒、手工操作或其他临床体外诊断方法的初步评价[13]。其主要方法是对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的样本按特定的检查顺序进行重复测定, 通过作图和一些计算, 可对仪器或方法的上述性能进行初步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 可对影响精密度的因素(如携带污染、漂移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7]。
PGⅡ 测定的低、中、高值样本的绝对偏倚分别为-0.18、-0.47、-0.39 μ g/L, 均在允许偏倚范围之内, 故可认为其偏倚是可接受的。而且, 从多元回归分析(表3)可以看出, 斜率和漂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偏倚的初步评价符合要求。PGⅡ 测定的低、中、高值样本的总不精密度分别为4.98%、2.39%、2.71%, 均低于最大允许总不精密度(11.60%), 说明其总不精密度可以接受。从多元回归分析可以看出, 该方法有很好的抗携带污染能力。
生产厂家提供了产品性能指标:准确性偏差不超过± 10%, 测定值的CV≤ 10%。但厂家并未提供正常参考范围, 而是建议各实验室根据年龄、性别、饮食、地域的不同建立自己的正常参考范围。由于人血清PG水平受种族、年龄、性别、饮食、地域因素、测定方法影响[10], 其中种族和饮食因素影响较大。不同国家和学者对于血清PG正常参考范围及异常的界定标准有很大区别。对于PG的检测大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在国外, RIA已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所替代。普通ELISA的示踪物为酶标记, 在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有所欠缺, 因此, 参考较新的测量方法— — TRFIA [11], 该方法检测限在10-18 mol/L, 高于ELISA的10-10 mol/L 和RIA的10-12 mol/L, 稳定性与精密度均可, 其提供的正常血清参考范围PGⅠ 为(157.3± 51.0)μ g/L、PGⅡ 为(10.6± 5.9)μ g/L、PGⅠ /PGⅡ > 6, 由此得出实验最大允许总误差为27.83%, 最大允许相对偏倚为5.10%, 最大允许不精密度为11.60%。
患者的结果如果仅仅建立在初步评价的基础之上, 这是不可接受的。方法是否可接受最终应根据检验结果的医学有效性和目前实验室实践中的可接受标准来决定。本研究采用的只是质控样本, 并未采用患者血清进行评价, 忽略了很多影响因素, 因此, 通过EP10文件的初步评价后应参考NCCLS的其他文件, 如EP5、EP6、EP7、EP9等, 做进一步性能评价。在结果的判断标准上, 虽然用参考范围求得允许总误差有临床使用意义, 但缺点是参考范围的宽度与实验本身的不精密度有关, 一项不精密的方法由于测出的参考范围较宽, 以致可制定出较宽的可允许误差限度, 就会使一项性能不够好的分析方法的应用合理化。为此, 应参考NCCLS的EP21文件以进一步完善实验的误差评价。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PGⅡ 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其线性、偏倚、总不精密度及抗交叉污染能力均达到EP10-A2文件标准, 可适用于常规临床实验室。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