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邵良荣,男,1961年生,学士,副主任技师,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研究。
肺部感染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目前认为非典型病原体主要是指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其他少见病原体包括鹦鹉热衣原体和立克次体)引起的肺实质炎性病变。正确区分肺部感染与非感染及感染的类型和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对患者的预后亦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来国内外已将降钙素原(PCT)的检测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认为是一项有潜在诊断价值、敏感的全新诊断指标[1]。本研究通过检测肺部感染与非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浓度水平并结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水平、白细胞(WBC)计数、细菌培养结果综合分析,以了解血清PCT在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并指导临床用药及判断预后。
2010年5月至2011年9月, 对来盐城医院进行治疗的疑为感染的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肺部X线影像表现、实验室检查(痰培养、血清学检测、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75例、病毒感染组40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52例, 非感染对照组45名为盐城医院体检正常者。
按检测要求抽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2 mL, 并收集痰标本(以晨痰为佳), 分别做PCT、WBC计数、hs-CRP测定和细菌培养。
采用cobas e 601电化学发光仪、Coulter LH-750血液分析仪、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VITEK-32系统(均为原公司配套试剂)完成PCT、WBC计数、hs-CRP测定和细菌培养, 严格按操作规程完成各项测定。参考值:PCT < 0.05 μ g/L、WBC计数(4.0~10.0)× 109/L、hs-CRP< 5.0 mg/L。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3组之间比较采用Friedman检验, 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曲线下面积(AUC)采用Excel表格绘制得出。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eovic等[2]对116例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研究发现, 42例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患者中仅1例PCT> 0.5 μ g/L。另有研究表明病毒性肺炎患者的PCT< 0.5 μ g/L。也有学者提出若PCT浓度低于0.1~0.25 μ g/L, 提示患者没有临床相关的细菌感染。
本研究显示, 血清PCT水平细菌感染组为30.10(0.45~100.00)μ g/L、病毒感染组为0.02(0.01~0.04)μ g/L、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为0.42(0.02~1.13)μ g/L、非感染对照组为0.02(0.01~0.04)μ g/L, 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非感染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 病毒感染组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s-CRP水平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病毒感染组、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与非感染对照组3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病毒感染组与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WBC计数细菌感染组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其他组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同时还对WBC计数以及hs-CRP进行了对比分析, 无论是血清浓度水平、AUC, 还是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诊断指数, PCT较WBC计数和hs-CRP更为理想, 与Polzin 等[3]研究结果相近, 但PCT的AUC为0.95, hs-CRP为 0.75, WBC计数为 0.70, 与Ip 等[4] 研究有差异, 特别是PCT, 可能是方法学上存在差异, 其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对于PCT, 最适界值点本研究确立为0.5 μ g/L, 其AUC为0.95,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0%和100.00%, 准确诊断指数亦较高, 为0.92, 阳性预测值(100.00%)和阴性预测值(88.23%)明显好于hs-CRP、WBC计数。证实PCT浓度水平对于肺部细菌感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着很好的价值。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