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临床研究
何银华1, 李飞2
1.上海市东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438
2.上海市东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0438

作者简介:何银华,男,1955年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

方法

采用TEG血栓弹力图仪对120例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进行了检测。

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存在明显的血液高凝状态,治疗后恢复期TEG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P<0.01或 P<0.05)。

结论

TEG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的诊断,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脑梗死; 高凝状态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640(2011)03-0163-03
The clinical study of blood thrombelastograph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E Yinhua1, LI Fei2
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Shidong Hospital, Shanghai 200438, China
2.Department of Neurology, Shidong Hospital,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blood thrombelastograph (TEG)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blood TEG of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examined in acute period and convalescenc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percoagulability was obvious among th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t acute period, and the changes on TEG in convalescenc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1 or P<0.05).

Conclusions

TEG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the disturbance of blood coagulation an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and confirm the efficacy of certain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word: Thrombelastograph; Cerebral infarction; Hypercoagulability
引言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 TEG)是应用血栓弹力图仪描记血液凝固过程而形成的图形, 广泛应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研究[1], 是检测血液高凝状态、低凝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现象的一种有效方法[2], 我们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TEG变化进行了研究。

材料和方法
一、 临床资料

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 均发病48h以内, 均为首次发病, 临床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会议通过的标准[3], 并经头颅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MRI)证实, 其中男56例, 女64例, 年龄5483岁, 平均66.7± 8.9岁; 基底节区脑梗死58例, 脑叶梗死15例, 多发性脑梗死47例; 无合并脑出血, 伴高血压病患者59例, 伴糖尿病21例; 依据病史和心电图表现除外心源性脑栓塞,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D)[4], 轻度≤ 15分为69例、中度1630分为40例、重度3145分为11例。另检测非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26例, 女34例; 年龄5181岁, 平均64.5± 8.5岁; 伴高血压病患者19例, 伴糖尿病11例; 2组患者均无严重呼吸和循环系统疾患, 无明确肝肾功能损害。

二、主要试剂与仪器

1.枸橼酸钠抗凝管 (上海科华公司)。

2. 血栓弹力仪(Thrombelastograph Analyzer TEG-5000, Haemoscope Corp, 美国)。

3. Thrombelastograph Analyzer配套进口试剂高龄土促进剂(Kaolin)及原厂质控(Control)。

三、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肘前静脉采血, 脑梗死患者药物治疗前和2周后各采血1次, 血液样本均用Thrombelastograph Analyzer TEG-5000测定, 试剂为Kaolin, 不用任何激动剂, 自动描记检测TEG, 当测定出血栓最大幅度值后再描记30 min停机。

四、测定参数

通过TEG自动描记和测定横向时间值和纵向振幅值, 得出TEG。(1)凝血反应时间(R值):指从标本开始检测至描记幅度2 mm所需的时间, 即从血注入容器内到开始发生凝固的时间, 是初期纤维蛋白形成所必须的时间; R值主要反映凝血因子活性, R值因使用抗凝剂或凝血因子缺乏而延长, 因血液呈高凝状态而缩短。R值参考范围:410min; (2)凝固时间(K时间):从R终点到曲线幅度达20 mm所需的时间。K相当于凝血酶生成时间, 或相当于内源性凝血过程的第II期, 表示凝血块的形成速度。K参考值:13 min; (3)凝固角(α 角):是TEG 2条曲线开始分叉所形成的角度, 即从血凝块形成点至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或R值末端向外分叉的斜度), α 角代表凝血酶形成的速度。α 值越大, 则纤维蛋白形成越快。α 角反映凝血速度的快慢较K值更精确及更敏感。α 角参考值:5372 deg; (4)最大血块强度(MA):即描记图上的最大幅度, 或最大切应力系数, 为图形两侧最宽距离。相当于血栓的最大坚固度。MA值与血小板质、量及纤维蛋白原的量有关。MA参考值:5070 mm; (5)凝血块强度G(或血栓硬度):当MA值确定后的同时G值也被仪器自动确认。G参考值:4 50011 000 d, G值大为高凝; (6)凝血综合指数(CI):在TEG自动描记和检测中自动报告的参数之一, -3< 正常< +3, < -3为低凝, > +3为高凝。

五、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SPSS10.0软件, 计算机完成。

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TEG指标明显异常, 主要表现为R、K值减小; MA值、α 角和G值增大, CI延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P< 0.01, 显示存在血液高凝状态; 恢复期TEG各项指标明显改善, 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表1 脑梗死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对照组TEG比较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则TEG指标显示血液高凝状态, 详见表2

表2 脑梗死急性期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EG比较
讨论

TEG是Harter于1948年首先研制并应用于临床, 其机制是基于从凝血到纤溶的整个凝血过程, 包括凝血因子、血小板、纤维蛋白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的整个过程, 反应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终结果是形成血凝块, 而血凝块的物理特性(形成速率、血凝块强度和稳定性)决定患者是否有正常凝血功能[57]。其主要用于血液凝固障碍的检测, 是检测血液凝固性障碍的可靠指标, 具有用血量少, 操作简单, 测定时间短, 永久保留等优点, 以图形显示的方法, 客观反映出从最初前凝血物质激活和纤维蛋白形成、通过纤维蛋白交互连接和血块凝缩、到最后血块溶解的血凝块形成的全部过程[1]。当血液凝固性增高时, R、K值减小; MA值和α 角增大, 反之血液凝固性降低。

本组资料显示脑梗死急性期呈高凝状态, 恢复期TEG指标明显改善, 表明TEG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能快速、精确判断患者的血液凝固性的改变。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其TEG呈高凝状态改变越明显, 可以将TEG作为评估急性脑梗死病情程度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TEG对比表明, R、K值在治疗后逐渐增大, 而MA值和α 角减小, 治疗前后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 而且各值均与对照组各值相接近。说明TEG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表明TEG不仅是检测高凝状态、低凝状态和纤维蛋白溶解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于指导与监测药物治疗(如溶栓、抗凝、降纤和抗血小板治疗等)、判断疗效、估计预后及探讨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等方面均有一定意义。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陈新, 张国祯, 张红. 血栓弹力图在高凝状态检测中的应用[J].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94, 39(2): 125-128. [本文引用:2]
[2] 赖启明. 应用血栓弹力图描记术动态观察高凝状态的改变[J] . 临床检验杂志, 1996, 14(6): 36. [本文引用:1]
[3] 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42(6): 60-61. [本文引用:1]
[4] 中华神经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42(6): 62-64. [本文引用:1]
[5] Tantry US, Bliden KP, Gurbel PA. Overestimation of platelet aspirin resistance detection by thrombelastograph platelet mapping and validation by conventional aggregometry using arachidonie acid stimulat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5, 46(9): 1705-1709. [本文引用:1] [JCR: 14.086]
[6] Stein SC, Chen XH, Sinson GP, et al.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a major secondary insult in nonfa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J Neurosurg, 2002, 97(6): 1373-1377. [本文引用:1] [JCR: 3.148]
[7] Pivalizza EG, Abramson DC, King FS Jr. Thromboelas-tography with heparinase i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J].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1998, 12(3): 305-308.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