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临床应用的分析和体会
余悦能, 龚江锋
义乌市中医院,浙江 义乌 322000

作者简介:余悦能,男,1972年生,学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检验工作。

关键词: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640(2009)04-0323-02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其测定结果分别反映体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经和凝血共同途径的状况。目前临床主要应用于患者术前常规检测、抗凝和溶栓治疗的监测、出血性疾病的筛查等。我们对本院凝血功能常规检查项目开展以来在临床各科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

一、材料和方法

1.样本来源 义乌市中医院临床各科住院患者18 997例, 门急诊患者4 311例, 共23 308例。

2.方法 109 mmol/L的枸橼酸钠抗凝剂与血液1:9混匀抗凝, 颠倒混匀后3000 r/min(离心半径为15 cm)离心15 min, 分离乏血小板血浆。在日本Sysmex CA530自动血凝仪上用凝固法测定PT、APTT、TT、Fg。

3.试剂 试剂和质控品均由德国Dade公司提供,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二、结果

2000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临床各科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应用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临床各科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各项目异常率见表2

表1 临床各科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例数统计分析(例数)
表2 临床各科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各项目异常率统计[例数(%)]
三、讨论

凝血是一系列血浆凝血因子相继酶解激活的过程, 最终结果是生成凝血酶, 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凝血过程一般被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凝血共同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及参加的凝血因子不同, 结果形成2条不同的凝血因子X(FX)激活通路[1]。目前临床上主要用PT、APTT、TT、Fg测定来反映体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经和凝血共同途径的状况。凝血功能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同时临床也认可了凝血功能检查的作用。本院开展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初期, 虽然进行了较大力度宣传, 但临床各科检测样本并不多, 应用效果不好, 未能得到临床各科广泛应用。自2001年卫生部颁布了关于淘汰玻片法凝血时间(CT)和Duke氏出血时间(BT)规定的建议后, 将血小板计数(BPC)、PT、APTT规定成为手术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临床医生开始意识到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在术前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也使凝血功能常规检查逐渐地在临床各科较为广泛地应用。

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各种重症患者, PT、APTT、TT、Fg检测的异常率分别为35.55%、16.54%、33.46%、10.81%, 明显高于其他各科室, 由于其收治患者的病情比其他科室严重并复杂, 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因素相应增加, 凝血功能改变的可能性也增加。对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应进行凝血功能常规检查, 对于结果异常的患者要动态观察, 以了解病情变化。

中风专科主要收治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患者, 在缺血性中风患者抗凝、溶栓等治疗中, 凝血功能常规检查作为监测指标已成为常规, Fg检测的异常率为19.76%, 明显高于其他几个指标, 这与科室收治的患者种类和治疗手段有关。随着缺血性中风患者抗凝、溶栓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广泛应用, 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及其他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监测作用更明显。也是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应用最多的科室, 共检测5 492例, 其中2005年为908例, 2006年为989例, 2007年为1 067例。

妇产科中有许多疾病涉及出血和血栓形成。出血性疾病中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最为突出, 其次也见于产后出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节育环出血和子宫肌瘤等。血栓形成以妊娠晚期和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对多见。妇产科检测的样本中有721例Fg检测的异常, 异常率为22.55%, 以妊娠晚期和产褥期的妇女为生。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已在妇产科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主要应用于产前和术前常规检测、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内科收治的患者种类繁多, 主要以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系统疾病为主, 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各项目的异常率较高, 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抗凝和溶栓治疗的监测, 有时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的损害和坏死的程度, 用于了解上消化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有关, 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证据。

骨伤科、外科、肛肠科是外科系统3个主要的科室, 异常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 及时诊断、有效处理并发症对于外科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生命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凝血功能常规检查是卫生部规定的术前常规检查项目, 在这3个科室本应该得到非常广泛地应用, 但多年来检测样本例数不多, 通过加强宣传力度, 与临床沟通, 凝血功能常规检查样本逐渐增多, 已成为术前常规检查项目。这3个科室的样本也有结果异常, 临床医生应在术前找到引起异常的原因。

长期口服抗凝剂的患者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以了解口服抗凝剂的剂量。门诊患者中有此类患者, 门诊患者PT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指标。

综上所述, 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在临床各科已得到较为广泛地应用, 对于那些应用不佳的科室应通过加强宣传力度、与临床沟通的方式, 使临床医生意识到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在临床上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使凝血功能常规检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在心脑管疾病的治疗中要充分发挥凝血功能常规检查的监测作用, 使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更安全。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1] 王振义, 李家增, 阮长耿, .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 第3版.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81-111. [本文引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