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邓拥军,男,1970年生,硕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生化试验和研究工作。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发现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对其生物合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CRP不仅可以作为急性炎症诊断指标之一, 而且在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1, 2]、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胰脏疾病等疾病中存在慢性炎症, 持续CRP升高对该疾病的发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我们观察了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血清CRP水平之间变化关系, 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1. 受试对象 在湖北省中医院1 368名体检者中筛查出高血压患者121例, 其中男75例、女46例, 年龄38~68岁; 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1 247名, 其中男747例、女500例, 年龄38~69岁, 同时排除其他炎症的存在。
2. 仪器和试剂 OmRon智能电子血压计, 美国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迈瑞3000-plus血液分析仪。CRP试剂盒(由宁波美康公司提供)。
3. 方法 (1)对1 368名受试对象按不同年龄段检查血压、CRP和白细胞(WBC)计数,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及其与慢性炎症之间的关系。CRP的线性范围为0.3~150 mg/L, 超过线性的稀释重测; (2)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法[3]将高血压患者分为Ⅰ 型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1.2~19.2 kPa, 舒张压11.9~13.1 kPa)、Ⅱ 型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1.3~23.8 kPa, 舒张压13.2~14.5 kPa)、Ⅲ 型高血压(重度)(收缩压≥ 23.9 kPa, 舒张压≥ 14.6 kPa), 观察血压与CRP之间的关系; (3)对部分Ⅰ 型、Ⅱ 型、Ⅲ 型高血压者进行动态观察血压与CRP变化研究; (4)对部分高血压患者用药物治疗者进行跟踪,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中CRP的变化; (5)对几名家族性高血压患者观察血压与CRP的关系, 分析CRP的临床意义。
1. 在本次检查人群中, 高血压患者比较为8.8%, 与国内报道相近[4]。随年龄增长, 血压、CRP、WBC有不同程度增高。各高血压年龄段组CRP、WBC明显高于对应健康年龄段组, 见表1。
![]() | 表1 健康人与各型高血压患者血压与CRP、WBC的关系 |
2. Ⅲ 型高血压WBC明显高于Ⅰ 型、Ⅱ 型高血压(P< 0.01、P< 0.05), Ⅰ 型、Ⅱ 型高血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Ⅰ 、Ⅱ 、Ⅲ 型高血压间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见表2。
![]() | 表2 各型高血压患者血压与CRP、WBC的关系 |
3. 观察对照、Ⅰ 型、Ⅱ 型、Ⅲ 型高血压4组各5名自愿者1~90 d的CRP水平变化。对照组CRP水平无变化, Ⅰ 、Ⅱ 型高血压组CRP在较高水平下略呈波动, Ⅲ 型高血压组CRP在高水平下波动明显。
4. 选择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高血压组患者有效与无效各10例, 观察有效与无效组血压与血清CRP变化相关性。有效组收缩压、舒张压经药物治疗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时, 其血清CRP由(10.2± 1.8)mg/L下降到(6.8± 1.0)mg/L(P< 0.01)。而无效组收缩压、舒张压不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此时血清CRP在治疗前、后分别为(9.8± 0.9)mg/L和(9.5± 1.6)mg/L。
5. 具有高血压遗传现象的3个家族7名患者的血压与CRP结果见表3。7例患者收缩压明显异常, 舒张压略有变化, 脉压差均> 0.65 kPa, 与年龄无关。脉压差的变化与对应血清CRP水平具有相关性, 经线性回归分析:Y=0.321X-7.757 1, r=0.919 8。
![]() | 表3 家族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CRP的相关性 |
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血清CRP呈相关性国内外均有报道[4]。本研究高血压患病率为8.8%, 存在慢性炎症病变, 可以用CRP作为分析指标。CRP水平与Ⅰ 型、Ⅱ 型、Ⅲ 型高血压者血压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血压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与血清CRP的变化一致, 表明药物治疗过程中, 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对3个高血压遗传家族7名患者血压与CRP检查发现, 收缩压明显异常、舒张压略有变化, 但最明显是脉压差; 脉压差> 0.65 kPa, 与年龄无关。脉压差与对应血清CRP的相关性, 经线性回归分析:Y=0.321X-7.757 1, r=0.919 8。
血管内膜炎症是原发性高血压致病机制之一。血清CRP为原发性高血压前炎症因子。建议临床医生在对中年人进行常规体检时应将CRP作为检查指标之一, 这有可能在高血压低风险的人群中检查出一些潜在的患者, 以利于在高血压形成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控制慢性炎症。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1] |
|
[2] |
|
[3] |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