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4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30
    临床应用研究·论著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温伟洪, 梁英健, 马芙蓉, 李玉珍, 徐令清
    2019, 34(7):  577-58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01
    摘要 ( 151 )   HTML ( 7)   PDF (934KB) ( 7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mCIM)筛查菌株碳青霉烯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菌株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共收集到24株CRE,其中13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为阴沟肠杆菌,mCIM阳性率均为100%。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0株携带blaKPC-2基因,1株携带blaNDM-1基因,1株携带blaNDM-4基因,1株未检出blaKPCblaIMPblaVIMblaNDMblaOXA基因;11株阴沟肠杆菌均携带blaNDM-1基因。MLST结果显示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2株为ST11型,1株为ST571型;11株阴沟肠杆菌均为ST93型。结论 研究涉及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KPC-2基因,优势序列分型(ST)为ST11;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NDM-1基因,优势ST为ST93。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CRE的传播。

    2013—2017年大理州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分析
    段飞云, 陈晓明, 陈冉
    2019, 34(7):  583-58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02
    摘要 ( 124 )   HTML ( 7)   PDF (841KB) ( 1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大理州手足口病患儿病原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7年大理州各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患儿的流行病学数据及其咽拭或粪便样本2 873份,按照年度、样本类型、患儿性别及年龄和检出地区及月份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及其他肠道病毒(EV)。结果 2 873份临床样本中,各组EV71、CoxA16、其他E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93.68、121.18、41.07、354.25、240.33,P<0.05)。3~5岁组EV71和CoxA16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5.1%和23.3%。EV71主要在春季被检出,而CoxA16、其他EV则集中在夏季被检出;男性与女性患儿之间其他EV、EV71和CoxA16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6,P>0.05)。结论 强化病原监测是防控手足口病的科学手段。

    小檗碱对5种临床常见念珠菌体外抑菌作用分析
    姚冬婷, 胡骏, 张雪清, 张俊, 胡晓波
    2019, 34(7):  587-59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03
    摘要 ( 333 )   HTML ( 2)   PDF (784KB) ( 1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检测小檗碱对5种临床常见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样本的56株念株菌(白念珠菌23株、光滑念珠菌20株、热带念珠菌6株、克柔念珠菌4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小檗碱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50分别为32 、16、8 、4和16 μg/mL,对白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与其他4种念珠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对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对敏感及非敏感光滑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 小檗碱对临床常见的5种念珠菌(包括非敏感光滑念珠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对非白念珠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白念珠菌。

    武汉某院住院患者无菌体液真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汪倩钰, 李从荣, 郭静
    2019, 34(7):  591-59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04
    摘要 ( 200 )   HTML ( 4)   PDF (805KB) ( 18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无菌体液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6月分离自住院患者无菌体液样本的222株真菌,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进行菌种鉴定,并采用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板条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 222株真菌中占比居前3位的为白念珠菌(35.6%)、近平滑念珠菌(20.1%)、热带念珠菌(18.1%);样本来源主要为血液(45.0%)、腹水(21.2%)和导管尖端(13.5%)等;科室分布居前3位的分别为重症医学科(31.9%)、胰腺外科(15.7%)和肾病内科(8.1%)。菌株对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氟康唑(除克柔念珠菌对其天然耐药)、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除新型隐球菌对其天然耐药)的敏感性分别为97.3%、71.6%、87.8%、91.9%、99.5%、100.0%。热带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分离自临床无菌体液样本的真菌以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为主。除葡萄牙念珠菌外,其他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均呈不同程度的耐药,棘白菌素类药物抗菌活性最强。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Beclin 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
    宦宇, 蔡徐山, 焦家军, 吴军录, 权文强, 张春利, 席芳
    2019, 34(7):  595-59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05
    摘要 ( 240 )   HTML ( 2)   PDF (1516KB) ( 14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和增殖相关基因Ki67编码的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4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Beclin 1和Ki67蛋白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Beclin 1的阳性表达率(43.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98.5%)(P<0.05),而Ki67的阳性表达率(76.6%)则高于癌旁组织(0.00%)(P<0.05)。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56,P<0.05)。Beclin 1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直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无关(P>0.05)。Ki67蛋白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肿瘤直径有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年龄、ER、PR、HER-2均无关(P>0.05)。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30.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00.0%)(P<0.05)。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癌旁组织中Beclin 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12,明显高于癌组织(0.20±0.18)(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Ki6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p2PSA及其相关指标PH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黄宜, 王文涓, 许静, 沈云岳, 刘华, 杨翠霞
    2019, 34(7):  600-60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06
    摘要 ( 189 )   HTML ( 2)   PDF (844KB) ( 54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2(p2PSA)及其相关指标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50例前列腺癌患者和46例非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2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计算f-PSA%、p2PSA%和PH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中分化腺癌组(Gleason评分≤7分,32例)和低/未分化癌组(Gleason评分>7分,18例),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前列腺癌组年龄、t-PSA、f-PSA%、p2PSA、p2PSA%和PHI与非前列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之间f-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HI、p2PSA%、p2PSA、f-PSA%和t-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0、0.837、0.762、0.671、0.652。PHI、p2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优于f-PSA%和t-PSA。低/未分化癌组f-PSA 、p2PSA、f-PSA%和PHI均高于中分化腺癌组(P<0.05),2个组之间p2PSA%及t-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优于目前常用的t-PSA和f-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CD229在浆细胞疾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张义炜, 吴英理, 贺明
    2019, 34(7):  605-60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07
    摘要 ( 149 )   HTML ( 2)   PDF (1338KB) ( 40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CD229作为新的流式细胞术(FCM)浆细胞设门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50例患者,其中浆细胞疾病110例、非血液病患者40例。采用FCM分析患者骨髓中浆细胞及其他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229、CD138和CD38的表达并作比较,同时比较不同设门组合得出的浆细胞百分比。结果 浆细胞CD229、CD138和CD38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25.54(10.01~68.34)、30.59(4.77~88.94)和67.04(18.57~98.26),CV分别为69.2%(30. 9%~110.4%)、96.5%(38.4%~221.0%)和42.8%(31.5%~110.2%)。浆细胞CD229的MFI明显高于其他细胞(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D229+CD38+CD45和CD229+CD45这2种设门组合得到的总浆细胞百分比与欧洲骨髓瘤网络(EMN)推荐的参考设门组合(CD38+CD45+CD138)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0.94,P<0.05)。异常浆细胞CD229的MFI与正常浆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29是一种可靠的浆细胞设门抗体,可弥补CD38及CD138设门组合的不足,同时还能用于判断浆细胞的性质。

    PLT-F通道在异常血小板计数检测中的价值
    袁莉, 邓凯, 李娜, 仝晓宁
    2019, 34(7):  610-61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08
    摘要 ( 194 )   HTML ( 11)   PDF (766KB) ( 2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荧光血小板(PLT-F)通道对异常血小板(PLT)计数样本进行检测,分析PLT-F通道在异常PLT计数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空腹静脉血样本158例,将样本分为低值PLT组、小红细胞干扰组、大PLT组和PLT聚集组。采用电阻抗法(PLT-I)、荧光法(PLT-F)检测PLT计数,并将其检测结果与人工镜检法(PLT-M)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低值PLT组、大PLT组及小红细胞干扰组PLT-F通道检测PLT计数及幼稚血小板分数(IPF)的批内重复性[变异系数(CV)]分别为4.94%、1.70%、0.80%与4.81%、1.30%、2.74%。低值PLT组、小红细胞干扰组及大PLT组PLT-F与PLT-M的决定系数(r2)值分别为0.856 8、0.822 3与0.771 0;PLT-I与PLT-M的r2值分别为0.679 1、0.775 4与0.592 6。结论 PLT-F通道批内重复性好,可通过PLT-F通道对异常PLT计数样本进行快速复检。

    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变异的分子特征与表型
    李育敏, 张水兰, 阚丽娟, 张兵, 汤花梅, 李瑞, 张秀明
    2019, 34(7):  613-61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09
    摘要 ( 182 )   HTML ( 4)   PDF (815KB) ( 36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罕见变异的分子特征,分析其血液学表型。方法 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反向点杂交(PCR-RDB)法及DNA测序对8 329例患者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基因进行分析,对检出罕见变异的患者进行红细胞(RBC)参数和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结果 共检出13种α珠蛋白和β珠蛋白基因的罕见变异:α基因缺失有HKαα/αα或HKαα/-α3.7、HKαα/--SEA、--THAI/αα,α基因突变有CD15和CD118;β基因缺失有Gγ+Aγδβ)0、SEA-HPFH和Taiwanese,β基因突变有CD37、IVS-Ⅰ-2、IVS-Ⅰ-114、IVS-Ⅱ-81和-90。HKαα/--SEA和THAI/αα患者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降低,血红蛋白A2(HbA2)正常;Gγ+Aγδβ)0、SEA-HPFH和Taiwanese杂合子以及Gγ+Aγδβ)0复合-α3.7杂合子、SEA-HPFH复合--SEA杂合子患者均表现为MCV和MCH降低和HbF升高,其中Gγ+Aγδβ)0杂合子患者HbA2正常,其余类型患者HbA2升高;CD37、IVS-Ⅰ-2、IVS-Ⅰ-114以及HKαα/αα或HKαα/-α3.7复合-28杂合子、-90复合--SEA杂合子患者的MCV和MCH降低,HbA2升高;其余变异类型的单纯杂合子患者血液学检测结果均正常。结论α基因变异中,HKαα/αα或HKαα/-α3.7患者表现为静止型α地贫性状;HKαα/--SEA和-THAI/αα患者表现为轻型α地贫性状;β基因变异中,Gγ+Aγδβ)0、SEA-HPFH和Taiwanese杂合子以及Gγ+Aγδβ)0复合-α3.7杂合子、SEA-HPFH复合--SEA杂合子、CD37、IVS-Ⅰ-2、IVS-Ⅰ-114和-90复合--SEA杂合子患者均表现为轻型β地贫性状。

    血清HMGB1水平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评估的价值
    涂菊, 彭海燕
    2019, 34(7):  617-6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0
    摘要 ( 157 )   HTML ( 1)   PDF (818KB) ( 2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胎龄<32周龄的早产患儿、胎龄为32~37周龄的早产儿、胎龄>37周龄的正常新生儿及引起新生儿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患儿各80例。收集新生儿或早产儿出生后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新生儿出生6和24 h时的外周血HMGB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外周血HMGB1水平判断RDS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 <32周早产儿组RDS患病率、致死率及出生6、24 h的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高于32~37周早产儿组及足月新生儿组(P<0.05、P<0.01),且32~37周早产儿组均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组(P<0.05、P<0.01)。<32周早产儿组、32~37周早产儿组和疾病对照组出生24 h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6 h(P<0.05),而足月新生儿组出生6 h与24 h的血清HMGB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对照组出生6和24 h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足月新生儿组和32~37周早产儿组(P<0.05),但低于<32周早产儿组(P<0.05)。240名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中有RDS患儿92例,其中死亡60例、存活32例,其余148名新生儿均正常。疾病对照组死亡24例、存活56例。RDS死亡患儿出生6 h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RDS存活患儿和正常新生儿(P<0.01),RDS存活患儿血清HMGB1水平高于正常新生儿(P<0.05)。疾病对照组中死亡患儿出生6 h的血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儿,且分别与RDS存活、死亡患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MGB1鉴别RDS患儿与正常新生儿、RDS存活患儿与RDS死亡患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8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68.63、698.29 pg/mL,敏感性分别为96.78%、100.00%,特异性分别为75.35%、57.65%。结论 血清HMGB1水平可反映RDS的病情进展,可作为RDS病情评价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血清生物素、维生素B12及叶酸对过早白发症的价值
    马铭, 任汉强
    2019, 34(7):  622-62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1
    摘要 ( 323 )   HTML ( 9)   PDF (787KB) ( 40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生物素、维生素B12(Vit B12)、叶酸(FA)对过早白发症的价值。方法 选取过早白发症患者80例,以体检健康者8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2个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碱性磷酸酶(ALP)、钙、磷等]并检测血清生物素、Vit B12和FA。对过早白发症患者进行老龄化严重程度评分(GSS),比较过早白发症患者不同GSS组Vit B12缺乏症和FA缺乏症患者比例的差异。结果 过早白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性别、年龄、BMI、TP、Alb、A/G比值、空腹血糖、TC、TB、ALP、钙、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早白发症组血清生物素、Vit B12和FA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80例过早白发症患者中GSS轻度30例、中度42例、重度8例。GSS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Vit B12缺乏症患者分别为10例(33.33%)、22例(52.38%)和8例(100.00%),FA缺乏症患者分别为4例(13.33%)、13例(30.95%)和4例(50.00%)。Vit B12缺乏症、FA缺乏症比例随过早白发症患者GSS的升高而升高。不同GSS组Vit B12缺乏症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A缺乏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生物素、Vit B12及FA水平与过早白发症有一定的关系。

    尿液水通道蛋白2在肾小管功能损伤评价中的价值
    王雪颖, 刘欢, 周详, 杨若凡, 王春娥, 麻莲, 白碧峰, 李锋
    2019, 34(7):  626-62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2
    摘要 ( 171 )   HTML ( 6)   PDF (855KB) ( 18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在肾小管功能损伤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高血压性肾病患者70例(肾病组),根据有无水肿分为水肿组(38例)和非水肿组(32例),以353名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尿AQP2、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尿AQP2对肾小管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353名正常对照者尿AQP2呈偏态分布,其水平为9.42(6.96~13.95)ng/mL。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尿AQP2的参考区间,为<19.11 ng/mL。肾病组尿AQP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病患者中水肿组尿α1-MG、尿β2-MG、尿AQP2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水肿组(P< 0.01),而2个组之间BMI、SCr、血清Cys 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AQP2诊断肾病和肾病水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83,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8.12、26.93 ng/mL,敏感性分别为81.43%、71.05%,特异性分别为92.63%、81.25%;尿α1-MG和尿β2-MG诊断肾病水肿的AUC分别为0.80和0.69。尿AQP2、α1-MG和β2-MG联合检测诊断肾病水肿的AUC为0.91,敏感性为86.84%,特异性为87.50%。结论 尿液AQP2可作为评价肾小管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

    自贡地区成人外周血SII、NLR、d-NLR、PLR及LMR参考区间的建立
    余建洪, 刘钰
    2019, 34(7):  630-63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3
    摘要 ( 277 )   HTML ( 9)   PDF (739KB) ( 2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新型外周血炎症指标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衍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d-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参考区间。方法 采用XN-1000血液分析仪检测4 172名体检健康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并计算SII、NLR、d-NLR、PLR和LMR。结果 不同性别与年龄各组间外周血SII、NLR、d-NLR、PLR和LM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I、NLR、d-NLR、PLR和LMR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10.91~783.00、1.00~4.63、0.15~4.46、38.19~215.94和2.21~8.59。结论 建立了适合本地区人群的外周血SII、NLR、d-NLR、PLR和LMR参考区间。

    技术研究与评价·论著
    液流芯片法在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的价值
    张程, 杨莹, 吴珊珊, 吕丹, 张婷婷
    2019, 34(7):  633-6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4
    摘要 ( 222 )   HTML ( 8)   PDF (789KB) ( 1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液流芯片法在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AAV患者300例,非AAV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75例及健康对照者277名,分别采用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和液相芯片法检测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同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性能,并筛选诊断AAV的最佳检测方案。结果 LIA与液流芯片法检测抗MPO抗体、抗PR3抗体总阳性率较为一致,分别为83.1%、78.2%,kappa值均>0.75。液流芯片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7%、82.6%,均高于LIA的59.7%、56.6%(P<0.05)。胞浆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抗PR3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抗MPO抗体联合检测模式在AAV组中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2.4%、45.0%。结论 液流芯片法对ANCA的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IFA联合检测是诊断AAV的最佳方案。

    一种改良拷贝数变异检测技术在自然流产遗传学检测中的应用
    胡雯婧, 陈勤芳, 吴怡, 韩旭, 郭晓奎, 陶炯
    2019, 34(7):  637-6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5
    摘要 ( 300 )   HTML ( 5)   PDF (966KB) ( 2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一种高通量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CNVplex)在孕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96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组织,清除蜕膜后绒毛组织每份分为2个组,一组采用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另一组提取DNA采用CNVplex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196例孕早期流产绒毛中,细胞培养成功175例(成功率为89.29%),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98例(异常检出率为56%),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96例、结构异常2例;CNVplex检测成功194例(成功率为98.98%),检出拷贝数异常115例(异常检出率为59.29%),包括染色体整条拷贝数异常107例、染色体部分片段拷贝数异常8例。在染色体核型分析失败的21例样本中,CNVplex共检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16例。在175例2种方法都检测成功的样本中有10例结果不符,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的2例多倍体、2例嵌合体以及1例易位型22三体CNVplex未能检出;其余5例CNVplex结果显示为染色体部分片段拷贝数异常,而染色体核型结果为正常或不明确,该5例样本均采用随访夫妻染色体检测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验证。结论 CNVplex的检测成功率高,能有效检出染色体小片段拷贝数异常,适用于孕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快速检测,是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有益补充。

    基础研究·论著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巨噬细胞糖酵解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马磊, 梁龙龙
    2019, 34(7):  643-64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6
    摘要 ( 159 )   HTML ( 6)   PDF (1169KB) ( 2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对巨噬细胞糖酵解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 建立人型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人巨噬细胞系U937细胞的体外模型,分别于感染后0、30、60和90 min检测乳酸生成情况。根据不同处理方法将巨噬细胞U937分为感染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感染60 min)、感染+SB203580[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特异性抑制剂]组、感染+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组、感染+siRNA-6-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FKFB3。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乳酸的生成情况。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可诱导巨噬细胞中PFKFB3的表达,增加乳酸的生成量,感染60 min后乳酸水平达到最大值;给予SB203580干预,可抑制感染后p-p38 MAPK和PFKFB3的表达。沉默巨噬细胞内源性PFKFB3的表达可明显拮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诱导的巨噬细胞炎性因子增加和糖酵解增强。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巨噬细胞后,可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上调PFKFB3的表达,并促进巨噬细胞糖酵解和炎性因子分泌。

    实验室管理·论著
    不同来源允许总误差和偏移在西格玛性能评价中的差异
    刘慧玲, 王冰, 张颖, 朱佳雯, 欧阳清慧
    2019, 34(7):  648-65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7
    摘要 ( 278 )   HTML ( 10)   PDF (785KB) ( 2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由不同来源的允许总误差(TEa)和偏移(Bias)计算出的西格玛(σ)水平的差异对评价临床生化指标检测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2017年的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计算不精密度(CV)。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17年室间质量评价(EQA)和正确度验证计划数据计算Bias。TEa来源分别为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和行业标准WS/T 403—2012。计算参加正确度验证计划的12个生化项目的σ值,利用SPSS 19.0软件对4组σ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按照行业标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尿素、葡萄糖4个项目的σ水平不佳。TEa来源相同、Bias来源不同,计算出的σ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来源TEa计算出的σ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室不同来源的Bias对σ值影响不大,不同来源的TEa会计算出不同的σ值。推荐实验室选择行业标准来源的TEa,以正确度验证的结果为Bias来计算项目的σ值,若条件不允许,也可以EQA结果为Bias参与计算。

    上海市静安区31个临床实验室现场评审不符合项分析
    朱立岳, 胡雷光
    2019, 34(7):  651-6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8
    摘要 ( 154 )   HTML ( 8)   PDF (893KB) ( 19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静安区检验质量控制管理网络单位(以下简称为网络单位)31个临床实验室10年现场评审不符合项的分析,发现不符合项的分布规律及共性问题,探讨不符合项产生的原因以及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2014年修订的《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的条目顺序,归类汇总分析2006—2015年现场检查不符合项。结果 将1 841项不符合项按条目归类,数量较多的前5个条目依次为:建立质量控制程序,制定和执行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设备、材料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文件和记录管理。按性质分类:实施性占47.1%,效果性占34.3%,体系性占18.6%。汇总10年间不符合项分布数量以及排前10位条目的主要内容,发现每年不符合项呈逐年减少的趋势,按条目归类后发现日常质量管理,设备、材料管理,检验方法的确认与验证3个条目减少趋势不明显。结论 通过不符合项的归类分析,发现了最容易发生不符合项的条目,并汇总了常见不符合项的内容。通过观察不符合项的10年变化,分析其整改效果不满意的项目。分析结果对同类同级单位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改进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经验交流病例报道
    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张心宇, 杜雪飞, 邹桂玲, 姜晓峰
    2019, 34(7):  656-66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19
    摘要 ( 282 )   HTML ( 4)   PDF (807KB) ( 1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被分离出来。替加环素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近年来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不断出现,而其耐药机制至今尚未被完全阐明。文章对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及近年新发现的耐药机制,包括修饰酶、细胞膜渗透作用、DNA损伤诱导反应及作用靶点改变等机制作一综述,为细菌耐药及新型抗菌药物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控制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提供新思路。

    综述与讲座
    循环肿瘤细胞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肖潇, 高春芳
    2019, 34(7):  661-66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20
    摘要 ( 132 )   HTML ( 2)   PDF (776KB) ( 1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原发性肝癌的致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预后不良和高复发率是原发性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循环肿瘤细胞(CTC)由实体肿瘤脱落至外周血循环中,与正常血细胞相比,其形态及标志物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富集和鉴定手段的进步,CTC对反映机体肿瘤情况、转移诊断、判断靶向疗效及指导预后具有一定意义。文章对CTC的特性、富集鉴定技术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作一阐述。

    循环游离核酸在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明心亮, 刘雪芳, 朱满 综述, 涂建成 审校
    2019, 34(7):  667-67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21
    摘要 ( 203 )   HTML ( 3)   PDF (770KB) ( 1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细胞肝癌(HCC)是在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发展、恶化过程。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HCC患者在初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或发生肝外转移,常预后不良。随着基因组学研究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循环游离核酸(cfNA)等一系列新型标志物相继被发现。cfNA在HCC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价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均显示出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文章着重介绍了循环肿瘤DNA(ctDNA)、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及环状RNA(circRNA)这4种cfNA在HCC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血液分析仪散点图提示疟原虫感染2例报道
    寿玮龄, 任爱武, 王庚, 吴卫
    2019, 34(7):  672-67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22
    摘要 ( 294 )   HTML ( 5)   PDF (1961KB) ( 22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疟原虫感染检测可通过厚血膜、薄血膜、疟原虫抗体、疟原虫抗原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厚血膜、薄血膜方法是查找疟原虫的金标准,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且费时[1]。血液分析仪散点图特征性改变在疟原虫感染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不同型号血液分析仪因检测原理不同,散点图特征也各不相同[2-7]。本研究报道了血液分析仪散点图提示疟原虫感染2例。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报道
    桑书军, 胡蕊, 张欢欢, 毕富赫, 李颜君
    2019, 34(7):  675-67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9.07.023
    摘要 ( 210 )   HTML ( 3)   PDF (1229KB) ( 25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常累及皮肤、淋巴结、骨髓及外周血,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预后极差[1]。该肿瘤于1994年被ADACHI等[2]首次报道,曾被命名为自然杀伤细胞肿瘤等多种名称。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标准对该肿瘤的分类和命名做了较大改动,将其命名为BPDCN,并单列为一种新的、独立的疾病类型[3]。2017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了1例以皮肤损伤为首发症状的BPDCN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