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4-03-30
    上一期   
    论著
    脑胶质瘤组织lncRNA SOX21-AS1、miR-875-5p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丹东, 程岗, 黄伟, 刘晓楠, 毛尖, 侯保森, 刘十岷
    2024, 39(3):  209-21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01
    摘要 ( 11 )   HTML ( 3)   PDF (886KB) ( 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癌组织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RY-box转录因子21反义RNA 1(SOX21-AS1)、miR-875-5p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8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脑胶质瘤患者77例(胶质瘤组),以颅脑损伤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2个组经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测定组织中lncRNA SOX21-AS1、miR-875-5p相对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lncRNA SOX21-AS1和miR-875-5p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估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胶质瘤组lncRNA SOX21-AS1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01),miR-875-5p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01)。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的脑胶质瘤患者lncRNA SOX21-AS1、miR-875-5p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组织中lncRNA SOX21-AS1相对表达量与miR-875-5p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554,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SOX21-AS1低表达组、miR-875-5p高表达组累积生存率分别高于lncRNA SOX21-AS1高表达组、miR-875-5p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和lncRNA SOX21-AS1均是脑胶质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值分别为2.266、2.390,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452~3.536、1.496~3.818,P<0.001]。结论 lncRNA SOX21-AS1和miR-875-5p均与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或可作为评估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GDM患者分娩前血糖变异性参数对巨大儿的预测价值
    刘梦竹, 顾金云, 朱霞, 陈霞
    2024, 39(3):  215-22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02
    摘要 ( 9 )   HTML ( 3)   PDF (990KB) ( 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分娩前血糖变异性参数与子代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GDM患者100例,以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孕妇261例作为对照。根据GDM患者和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体重≥4 000 g)分为GDM巨大儿组、GDM健康儿组、巨大儿对照组、健康儿对照组。收集所有孕妇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并检测血糖变异性参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DM患者子代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新生儿体重与产妇血糖变异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确定MAGE、MODD和PPGE的阈值效应。结果 GDM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30 min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巨大儿对照组(P<0.05)。GDM巨大儿组孕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MAGE、PPGE、MODD、载脂蛋白B(apo B)显著高于其他3组孕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 A)显著低于其他3组孕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GE、PPGE、MODD和HbA1c均是GDM患者子代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116、1.169、1.072、1.061,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21~1.246、1.051~1.301、1.012~1.134、1.004~1.12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体重与MAGE、PPGE、MODD和HbA1c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0.68、0.72、0.75,P<0.05)。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当MAGE、PPGE、MODD分别高于2.75、2.06、3.27 mmol·L-1时,GDM患者子代巨大儿的发生率随3项指标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87,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度良好。结论 血糖变异性参数可作为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预测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感染指标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孙康德, 虞中敏, 严育忠
    2024, 39(3):  222-22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03
    摘要 ( 13 )   HTML ( 1)   PDF (846KB) ( 1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6(IL-6)和CD64指数对细菌性血流感染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380例,以血培养阴性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NLR、CRP 、PCT 、SAA 、IL-6和CD64指数。根据病原菌的类型分为革兰阳性(G+)菌组(105例)和革兰阴性(G-)菌组(275例)。380例患者中有210例并发脓毒症,依据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40例)和生存组(170例)。结果 G+菌血流感染患者主要来自急诊科、普外科和普外重症监护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血流感染患者主要来自普外重症监护病房、普外科和血液内科,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G+菌组和G-菌组NLR、CRP 、PCT 、SAA 、IL-6和CD64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菌组PCT、IL-6和CD64指数均高于G+菌组(P<0.05),2个组之间NLR、CRP、SA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NLR 、PCT、CRP、SAA、IL-6、CD64指数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5)。结论 NLR、CRP、PCT、SAA、IL-6和CD64指数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均有较高的价值。PCT、IL-6和CD64指数有助于区分血流感染的细菌类型。

    CD14反向辅助设门法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应用
    景蓝汀, 朱梦婷, 杨振坤, 罗园园, 邹健, 殷莹
    2024, 39(3):  227-23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04
    摘要 ( 6 )   HTML ( 1)   PDF (2178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建立CD14反向辅助设门法(简称CD14反向法),并探讨其在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在常规6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案(常规法)中加入CD14-BV421抗体,建立CD14反向法。采用常规法和CD14反向法分别检测质控品、不同放置时间(4、24、48、72 h)的样本和不同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肺炎和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和偏移情况。结果 CD14反向法检测细胞低值质控品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和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比(NK%)低于常规法(P<0.05);细胞中值质控品2种方法之间所有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放置4 h比较,CD14+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区分度随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变小。与全血样本室温放置4 h比较,放置24 h后CD14反向法和常规法各项目的相对偏移均<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48 h,CD14反向法各项指标相对偏移均<5%,常规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CD3+CD8+)、B细胞(CD3-CD19+)百分比及其绝对数的相对偏移均>5%;放置72 h,2种方法所有项目的相对偏移均>10%,为临床不可接受。采用CD14反向法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肺炎、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较好地区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同时减少非典型单核细胞对NK%和NK细胞绝对数的影响。结论 CD14反向法可减少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淋巴细胞门的误圈,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血清MyD88和TRAF-6联合检测在儿童重度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杨静, 刘华朋, 柳旎
    2024, 39(3):  237-242.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05
    摘要 ( 7 )   HTML ( 3)   PDF (873KB)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在儿童重度急性呼吸道感染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组)。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非细菌感染组(42例)和细菌感染组(38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20例)、重度组(32例)。根据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和预后不良组(22例)。以同期80名体检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诊断儿童重度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评估预后的效能。结果 急性呼吸道感染组血清MyD88、TRAF-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细菌感染组血清MyD88、TRAF-6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01)。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MyD88、TRAF-6水平依次升高(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yD88、TRAF-6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重度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734、0.876。预后不良组细菌感染、下呼吸道感染、重度病情所占比例和白细胞(WBC)计数、反应蛋白(CRP)、MyD88、TRAF-6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病情、CRP升高、MyD88升高、TRAF-6升高均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值分别为1.693、1.864、3.218、2.869,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142~2.510、1.228~2.830、1.561~6.633、1.511~5.446,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yD88、TRAF-6、CRP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848、0.900、0.817、0.951。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MyD88、TRAF-6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对儿童重度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血培养阳性样本快速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李安琪, 张澍雅, 何珊娜, 陈巧巧, 吕绮, 吕婉飞, 李春仙, 王卫华, 郑琳
    2024, 39(3):  243-24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06
    摘要 ( 6 )   HTML ( 2)   PDF (849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分离胶离心富集和5 h培养2种前处理方法在血培养阳性样本快速菌种鉴定和快速药物敏感性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报阳的血培养样本211例,分别采用分离胶离心富集和5 h培养(快速方法),以及12 h培养(标准方法)3种方法进行前处理。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简称MS)对3种方法处理的血培养阳性样本进行快速菌种鉴定。采用自动化鉴定药敏仪对156例需氧瓶报阳血培养样本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常规培养(18~24 h)+MS鉴定结果为标准,比较5 h培养+MS和分离胶离心富集+MS 2种快速方法菌株鉴定准确率。 以培养24 h后仪器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标准,判断5 h培养和分离胶离心富集后仪器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与标准方法的一致率。结果 2种快速方法鉴定准确率最高的菌种为粪肠球菌,分别为100.00%、87.50%;5 h培养+MS对链球菌属的鉴定准确率较低(33.33%)。2种快速方法对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与标准培养+MS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性分别超过73.00%和85.00%;对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部分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性达100.00%;对万古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一致性最低,为70.73%。结论 5 h培养+MS和分离胶离心富集+MS可快速判断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准确率较高,适合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推广。

    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布和临床分子特征
    俞凤, 胡龙华, 肖艳萍, 杨军平
    2024, 39(3):  249-255.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07
    摘要 ( 6 )   HTML ( 1)   PDF (1199KB) ( 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和临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8株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自动化鉴定药敏仪进行菌种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拉丝试验筛选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和5种常见荚膜血清型。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同源性分析。收集感染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比较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常用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菌(SKP)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158株肺炎克雷伯菌中,CRKP 22株(13.9%),SKP 29株(18.4%)。CRKP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全部表达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2,其中1株同时携带金属酶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4。拉丝试验结果显示,51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3株为hvKP,其中CRKP 2株、SKP 11株。SKP菌株ugeiutAmrkDallsaerobactin基因检出率高于CRKP菌株,ybtA基因检出率高于CRKP菌株(P<0.05)。荚膜血清分型结果显示,51株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K1和K2各4株,K57有1株,均为SKP菌株;CRKP未检出常见荚膜血清型。MLST分型结果显示,51株CRKP和SKP以ST11型为主(24/51),22株CRKP均为ST11型,SKP中ST23型、ST11型、ST65型分别为4、2、2株。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51株CRKP和SKP中,有21株同源性>70%,其中A型(5株)、B型(9株)、C型(3株)均为ST11型CRKP,4株ST23型SKP均为D型。CRKP和SKP感染患者接受侵入性操作、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和科室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ybtAugemrkDallsiutAaerobactin可作为hvKP的毒力标记物。CRKP菌株耐药基因复杂多样,感染患者预后差,建议临床尽早进行CRKP筛查。

    慢性泪囊炎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
    陈宇, 赵雅, 王林
    2024, 39(3):  256-259.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08
    摘要 ( 5 )   HTML ( 1)   PDF (841KB) ( 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慢性泪囊炎微生物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10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泪囊分泌物样本。采用自动化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菌株鉴定。分别采用仪器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慢性泪囊炎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4.04%(77/104),共分离出109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5株(68.81%)、革兰阴性菌23株(21.10%)、厌氧菌10株(9.17%)、真菌1株(0.92%)。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利福平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0.00%、97.50%和100.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MRS和MSS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法与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32,P<0.05)。结论 葡萄球菌是慢性泪囊炎的主要致病菌,莫西沙星、利福平和万古霉素可作为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抗菌药物。

    儿童侵袭性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
    陈寰, 董方, 吕志勇, 甄景慧, 陈梅, 苏建荣
    2024, 39(3):  260-264.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09
    摘要 ( 5 )   HTML ( 1)   PDF (878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儿童侵袭性无乳链球菌(B组链球菌,GBS)血清型和耐药性,为减少GBS感染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分离自139例患儿无菌部位临床样本的GBS,进行血清分型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139例患儿以新生儿为主(61.2%),其次为婴儿期患儿(38.8%)。共分离出185株侵袭性GBS,其中46.0%(64/139)分离自血液样本,20.9%(29/139)分离自脑脊液样本,33.1%(46/139)同时分离自血液和脑脊液样本。共检出5种血清型,以Ⅲ型检出率最高,占54.6%(76/139),以下依次为Ⅰb型(28.1%,39/139)、Ⅰa型(12.9%,18/139)、Ⅱ型和Ⅴ型(2.2%,3/139)。139株GBS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89.9%),其次为克林霉素(74.1%),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1.7%。未检测出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不敏感的菌株。不同血清型GBS耐药性有一定差异。结论 GBS引起的儿童侵袭性感染主要为血流感染和脑膜炎,掌握其血清型和耐药特征,对儿童临床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伴坏死性肺炎临床特点、耐药性和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分析
    马晨, 张祎, 李芳, 王静, 陈葳
    2024, 39(3):  265-27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10
    摘要 ( 6 )   HTML ( 1)   PDF (916KB) ( 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病(IPD)伴坏死性肺炎(NP)临床特点、耐药性和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PD伴NP患儿158例(观察组),以同期9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NP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个组患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对肺炎链球菌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预后情况将IPD伴NP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26例)和预后良好组(13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IPD伴N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IPD伴NP患儿预后不良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发热时间、气促发生率和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LDH)、WBC计数、葡萄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较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率较低。CRP>161.75 mg·L-1、WBC计数>20.24×109/L、NEUT#>0.86×109/L、PCT>2.98 μg·L-1、血钠<2.24 mmol·L-1、血钙<136.35 mmol·L-1与IPD伴NP患儿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 IPD伴NP患儿发热时间长,易发生气促,感染菌株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利奈唑胺较敏感。高水平CRP、WBC、NEUT#、PCT和低水平血钠、血钙与IPD伴NP患儿预后不良有关。

    瘦素检测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和骨密度评价中的价值
    董明瑛, 陶炳铜, 李恩耀
    2024, 39(3):  272-27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11
    摘要 ( 4 )   HTML ( 1)   PDF (869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瘦素检测在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和骨密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学龄前儿童140名。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血浆瘦素水平,测量骨密度。根据BMI将140名儿童分为偏瘦组(29名)、正常组(61名)和超重组(50名)。根据骨密度将所有儿童分为正常骨密度组(95名)和低骨密度组(45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瘦素区分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和骨密度的效能。结果 与偏瘦组比较,正常组、超重组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超重组高于正常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瘦素与BMI、TG、TC、LDL-C、Hb和Alb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2、0.486、0.603、0.422、0.244、0.388,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260,P=0.00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瘦素区分偏瘦与正常儿童、正常与超重儿童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65。与正常骨密度组比较,低骨密度组TG、TC、LDL-C、Alb、Hb和瘦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瘦素与骨超声传播速度(SOS)值呈正相关(r=0.217,P=0.010)。瘦素区分儿童正常骨密度和低骨密度的AUC为0.634。结论 学龄前儿童瘦素水平与营养状况和骨密度均有一定关系。瘦素水平检测可用于儿童营养状况和骨密度的评估。

    血清Hcy、BNP、Fib预测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能
    罗利利, 刘晓慧, 郝坚俊, 王莉莉, 罗娇, 陈启梅
    2024, 39(3):  277-28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12
    摘要 ( 5 )   HTML ( 1)   PDF (954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纤维蛋白原(Fib)对剖宫产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张家口市第五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74例,其中术后合并下肢DVT 37例(DVT组),未发生下肢DVT 37例(健康对照组);另选取同期30例合并下肢DVT的正常分娩产妇作为疾病对照组。根据Wells临床评分将DVT组患者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高度组。比较各组Hcy、BNP、Fib水平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预测剖宫产术后合并下肢DVT的效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VT组和疾病对照组Hcy、BNP、Fi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DVT组Hcy、BNP、Fib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高度组Hcy、BNP、Fi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BNP、Fib水平均随Wells临床评分而增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cy、BNP、Fib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产妇剖宫产术后合并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0.861、0.877、0.946。结论 血清Hcy、BNP、Fib对剖宫产术后合并下肢DVT具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上海地区女性卵泡期血清性激素指标长期生物学变异研究
    王正权, 吴正沐, 李文
    2024, 39(3):  282-288.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13
    摘要 ( 10 )   HTML ( 4)   PDF (1220KB) ( 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女性卵泡期血清性激素指标长期生物学变异数据,以导出基于生物学变异的性能规范。方法 招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64名志愿者(20~40岁非妊娠期女性),采集每位志愿者每月月经期第2或3天外周血样本,持续6个月,检测7项血清性激素指标[抗米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rog)、睾酮(Testo)]水平。根据相关公式导出“最佳”“适当”“最低”3个水平的允许不精密度、允许偏移和允许总误差。结果 与欧洲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EFLM)数据库数据相比,Prog、Testo项目个体内变异(CVI)和个体间变异(CVG),FSH项目CVI与已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2项目CVICVG均显著高于已有数据(P<0.01);PRL、LH项目CVICVG,FSH项目CVG,AMH项目CVI均显著低于已有数据(P<0.01);AMH项目CVG尚无报道。结论 确定了上海地区女性卵泡期7项血清性激素指标的长期生物学变异数据。可为临床开展相关指标性能验证提供基于上海地区人群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性能规范。

    正常饮食对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贾永娟, 邱天祎, 刘杏立, 刘春冉, 倪君君
    2024, 39(3):  289-29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14
    摘要 ( 6 )   HTML ( 3)   PDF (782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正常饮食对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招募健康志愿者30例,分别采集其空腹和进餐后2 h的静脉血,检测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K1、维生素K2[甲萘醌-4(MK-4)]、维生素K2[甲萘醌-7(MK-7)]水平。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比较空腹和进餐后2 h各脂溶性维生素水平。结果 与空腹水平比较,餐后2 h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2、维生素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K1、维生素K2(MK-7)和维生素K2(MK-4)水平升高(P<0.05)。结论 正常饮食对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2、维生素D3检测结果无影响,但可使维生素K1、维生素K2(MK-4)、维生素K2(MK-7)检测结果升高。

    综述与讲座
    CYP2D6基因分型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慎津进, 薛寒, 李进福, 高利飞, 郑业焕
    2024, 39(3):  291-297.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15
    摘要 ( 6 )   HTML ( 2)   PDF (861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色素P450家族2亚科D成员6(CYP2D6)是细胞色素P450酶家族中的重要药物代谢酶,是抗抑郁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等主要的代谢酶。CYP2D6基因位点的复杂性和诸多等位基因突变体造成了CYP2D6表型的多态性,目前已报道170余种等位基因突变体。CYP2D6酶活性变化很大,从无活性到超快代谢均存在,根据酶活性可将不同表型携带者分为超快代谢者、正常代谢者、中间代谢者和弱代谢者。随着个体化医疗的发展,CYP2D6基因分型试验可以辅助药物遗传学和基因分型技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然而,由于CYP2D6基因存在复杂的突变,包括单核苷酸突变、插入、缺失、基因拷贝数变异和基因重组。CYP2D6基因不仅存在个体化差异,且在不同种族之间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明显不同。另外,人体内同时存在与CYP2D6同源性很高的非功能性基因CYP2D7,通过基因检测分析CYP2D6表型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文章总结了CYP2D6基因的多态性和基因分型的复杂性,并分析了部分不同的基因型突变对CYP2D6基因分型的影响,以帮助临床通过基因分型方法对CYP2D6酶活性进行预测。

    病例报道
    新生儿宫内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例报道
    冯银霞, 王志军, 王向南, 王思宇, 路晓芳
    2024, 39(3):  298-301.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16
    摘要 ( 5 )   HTML ( 1)   PDF (1098KB) ( 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细胞内感染的革兰阳性兼性厌氧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1]。LM在免疫正常人群中仅会导致自限性胃肠道感染,但对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新生儿、老年人,具有潜在的致死性[2-3]。妊娠期女性感染LM常导致早产、流产和新生儿败血症等不良妊娠结局。胎儿宫内感染LM,可诱发新生儿败血症、细菌性脑膜炎,严重者可致死,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4]。我国LM感染病例较为少见,但病死率为20%~40%,新生儿发生LM感染后,死亡率远高于成人[5-6]。本研究报道1例宫内感染LM新生儿临床症状和诊疗过程,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3例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临床特征和免疫表型分析
    刘亚楠, 夏敏, 王欢, 郑月, 张泓
    2024, 39(3):  302-306.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17
    摘要 ( 5 )   HTML ( 1)   PDF (1430KB) ( 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1],发病年龄呈双峰特征,常见于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2],其临床表现及疾病进程具有异质性,易复发,生存期短,中位生存期往往少于2年[3]。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肿瘤[4],但因其临床表现不一,相关免疫表型至今尚无统一标准。为此,本研究拟通过分析3例BPDCN患儿的临床及免疫表型特点,为该病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糖尿病足伤口分泌物中同时检出2种不同形态纹带棒状杆菌病例报道
    修宁宁, 邓沛汶, 卢玉玲, 潘俊均
    2024, 39(3):  307-310.  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24.03.018
    摘要 ( 7 )   HTML ( 1)   PDF (1316KB) ( 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iatum)是一种无芽孢的革兰阳性棒状杆菌,通常认为是寄生在人鼻咽部、皮肤或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1]。近年来,临床发现纹带棒状杆菌可能引起感染者免疫功能下降,尤其是接受过介入性手术(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静脉导管、尿导管等)的患者,易引发其各类感染,如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骨髓炎[2]。常见的纹带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为光滑型,粗糙型较罕见,特别是在1份临床样本中同时分离出光滑型和粗糙型纹带棒状杆菌,尚未见报道。2021年12月,本实验室从1例2型糖尿病足(Wagner 3级)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样本中反复同时分离出光滑型和粗糙型纹带棒状杆菌,现报道如下。